220kV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9期   作者:邱德强
[导读] 近几年来,国家电网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用电量也在逐年增长,为了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电缆入地工程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但也出现一些线路故障问题。
        邱德强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近几年来,国家电网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用电量也在逐年增长,为了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电缆入地工程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但也出现一些线路故障问题。基于此,本文以220kV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为例,深入分析导致故障的原因,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故障处理、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高压电缆故障概率,保证电力输送工作稳定进行。
        关键词: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处理;防范措施
引言:
        高压电力电缆近几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先后出现了多起的电网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社会的稳定发展的造成负面影响。而纵观过往高压电网事故来看,以220kV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发生频率极高,但出于多方面原因这一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因此,借助实际故障处理案例,针对220kV高压电缆展开分析,具有相应的现实意义。
1.220kV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概况
        近几年来,变电站、发电厂等场所均开始应用高压电力电缆,电缆工程数量大幅度提高,但处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而根据具体的数据调查情况显示,这其中以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发生频率最高,如16年6月、8月在陕西、大连地区先后发生了电缆接头故障,前者引发了电缆沟失火事故,后者则造成了短路跳闸等问题。但从目前来看,这一故障并没有一个合理系统的处理措施。这是因为电缆、附件本身的绝缘设计裕度较大,但有效的方法较少,安装过程中经常会留下一些潜在缺陷,而且很难被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均无法得到保证,想要进一步分析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原因,就要从实际案例入手,对比分析接头情况、安装工艺等细节,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具体可行的故障处理、预防措施。
        以某220kV高压电缆输变电工程为例,其采用的电缆为XLPE单铜芯电缆,线路长为8.61km,电缆导体截面为2500mm2,在竣工后借助绝缘电阻、交流耐压等常规交接试验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拉来看,试验电压可升至为214.4kV,试验频率为39.4Hz。但绝缘测试中,10min左右时出现了绝缘击穿情况。经过确认后发现,7#接头C相发生绝缘击穿故障,在切除故障段以后,新敷设一段电缆、新安装2套接头驳接。再次进行检修后,通过相应的交流耐压试验。
2.220kV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故障原因,将切除的故障段进行解剖,展开详细的检测。
        第一,针对故障段的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可知,该电缆中采用的预制橡胶绝缘件质量较优,过往的运用情况良好。从切除的部分不难发现,除了击穿点之外的其他位置质量情况良好,没有较大的缺陷。但因为击穿点的无法参考,因而无法完全排除材料质量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击穿点位置情况可以看出,电缆和预制件之间的击穿位置基本重合,且均存在明显的焦化现象。
        根据有关工艺标准来看,电缆弯曲度应为600mm≤3mm,开线尺寸应为线芯72°-0.5mm,半导电断口372±1mm。此外,电缆要保证半导电过度良好,表面打磨情况良好。但针对该电缆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多处细节不符合工艺要求。而且电缆表面已经经过一定的处理,所以无法完全检测出具体的参数数值,因此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检测方式,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是弯曲度,借助钢尺测试击穿点和击穿点对侧位置,进而综合判断弯曲度情况。根据所得数据显示,两个位置的最低值分别为5mm,1mm。可以看出电缆弯曲问题非常严重,击穿点靠近电缆凹位。其次是开线尺寸,在测试这一数据时,需要分别测量击穿点侧、电缆两端之间半导电和绝缘端部的距离,前者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为因此分别测量了最低点分别为295mm、305mm,后者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为770mm和768mm。最后是打磨、处理情况不符合工艺要求,虽然半导电过渡良好,电缆表面打磨情况较优,但根据测试所得到的数据来看,断口尺寸高低点范围超过了±1mm。
        除此之外,对附件的安装进行了检查,分别针对电缆附件尺寸、电缆两端搭接距离以及压接工艺进行了检查。根据实际数据显示,电缆附件额整体满足需求,但根据工艺标准来看,电缆两端搭接距离和压接工艺均不符合实际要求。工艺标准中,绝缘端搭接和非绝缘段搭接分别为46mm、41mm,无法满足工艺标准的50±5mm。另外,实际测量中绝缘件尺寸最近处和最远处分别为164mm和174mm,最远距离不满足163±3mm。
3.220kV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分析
        由上可知,造成220kV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主要是因为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从击穿点的位置来看,预制件在基础按位置上存在缺陷,可能存在起胶、溢胶、台阶、漏胶、气泡、杂质等故障。但因为基础按位置无法查看,所以查看了其他位置,但并没有发现同类缺陷,所以可以基本排除该原因。从上述的分析来看,电缆弯曲度等多方面指标不合格,直接影响到附件整体的可靠性,导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热、局部放电量超标等情况,继而导致电容效应出现,还会引发电晕和火花腐蚀。因此,可以确认造成本次故障的核心关键在于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导致相应的工艺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相应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材料都满足标准。
        以电缆弯曲度为例,如果弯曲度不在600mm≤3mm范围内,那么,可以借助加热的方式,来调整电缆弯曲度,消除机械应力,为后续的稳定施工奠定基础。如某施工人员加工电缆加热至80℃,并且维持6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时间≥12h。另外,还要对电缆接头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展开有效的监督管理,最大程度避免故障发生。比如,可以在实际施工前,对电缆进行型式试验确认产品性能合格后再展开施工,如果发现产品性能存在问题,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直接应用于对电缆工程。从大连、陕西地区发生的220kV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情况来看,在发生这一故障时很有可能引起其他通道电缆线路被烧毁,建议在多回高压电缆运行的电缆通道内,完善防火防爆措施,规避群伤问题的出现。比如,某施工团队在电缆接头内使用费可燃性填充胶,避免电缆内部出现火灾问题。另外,从国家层面针对电缆接头制作培训、取证、认证等管理模式进行落实,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从根本上降低这一故障问题的发生概率,以此不仅可以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也为监管人员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指标,实现监管工程的全覆盖,保证国家高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总结:
        综上所述,在造成高压电缆故障接头击穿故障的因素有很多,经过实际的案例分析、数据处理后,发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施工安装环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具体可行的施工工艺标准,保证操作工艺稳定有效高质的开展。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切实提高高压电缆接头质量,有效规避电缆故障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尽快建立相应的安装标准,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降低电缆接头故障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凤莲,朱军,卢金奎,等.一起由接地工艺引起的220kV高压电缆故障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19,042(003):64-67.
[2]廖言宝,彭军海.一起220kV电缆主绝缘击穿原因分析[J].江西电力,2019,043(010):32-35.
[3]刘宇豪,李江涛,冯欣,等.220kV电缆中间接头操作过电压及抑制措施研究[J].电瓷避雷器,2020,No.295(03):151-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