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辛旺
[导读]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由传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教学转变为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发展。

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学校  辛旺

摘要: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由传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教学转变为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发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究有效的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引言:小学体育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大,而现代化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力条件因此,教师要深化认知,积极投身于体育教学改革当中,切实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客观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严重限制了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应试教育观念下,体育教学很难收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小学为提升重点标准,都在积极的进行文化课建设,以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为核心考量标准。同时,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来说,学生成绩也是关键性影响因素因此导致在小学教育中过度重视文化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学重视程度难以得到提升,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甚至在一些小学中体育教师的地位明显低于其他主科教师,这种消极影响也严重的制约了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以往小学体育教学观念存在明显的机械化特征难以展现出“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要求。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来说,是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转折的关键,能够更好的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参与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从中不难发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应当亟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小学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立足实际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创新,教师应当避免盲目创新的误区,深化对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的理解,改善以往创新过程中的形式化内容。根据相关调查与实践教学经验来看,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快乐体育就是对学生放任自由,让学生随意的进行游戏活动,缺少对学生参与体育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感的了解。导致这种教学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转变教学观念是势在必行的,但实际教学活动中既有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切实性的转变,虽然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帜,但实际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仍采用老旧的一套;第二,体育教师工作量过大,不仅要保障教学活动,还要参与其他的教育工作,因此导致体育教学改革不能有效的落实到实处;第三,体育教学改革缺乏细致深入的工作指导,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很多学校都是从号召上给予教师支持,教师不能从号召中提炼出有效的细化科学指导内容,实践改革创新中容易与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间存在偏差。


给予这种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应当加强对上述问题的重视,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进行完善和落实,从根源上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此保障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更好的保障现代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通常是“填鸭式”的或者是“训练式”的,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下,体育任课教师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只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直观的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灌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则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的重视体育技术教学,只关注体育技术动作的传授和训练,却忽视了对教材中有吸引力的内容的挖掘,给学生造成了体育课枯燥乏味的印象,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因此,要进行小学体育改革,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
      为增强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第一要素,针对性的强化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对游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不同的方法加以有效运用。
        三、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是教学关注的主要内容,因此,课程教学评价也通常单纯以对学生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测评作为主要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本身固有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体育观念的培养,无法发挥课程评价真正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要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为改革的实施提供切实的保障。
      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将评价方式从传统的终结性的评价转变为过程性的评价。小学体育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不是选拔和甄别体育人才,因此过程性的课程评价方式相较于终结性的课程评价方式而言,更适用于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到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发展以及学生本身所固有的差异,能够使评价更为全面和科学;其次,课程评价的指标应尽量的多样化、全面化。要改革和完善小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测验成绩定乾坤的评价模式,尽可能的使得评价指标多样化和全面化,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均可纳入评价范围,从而使得评价更为科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结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既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需求,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当深化认知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对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加以运用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 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探索[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20, 000(001):P.62-62.
[2]程军. 刍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措施[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1):167.
[3]项琪. 基于小学体育兴趣化视角下课堂实效的探索[J]. 体育教学, 2019, 39(7):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