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7期   作者:文瑞山
[导读] 现如今的小学生作文,出现了偏题、乱写、流水账等问题
        文瑞山   
        海南省东方市第三小学  
        摘要:现如今的小学生作文,出现了偏题、乱写、流水账等问题。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标改革的号召,贴近实际、重视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活化视角在小学写作中的意义与切实落实写作教学目标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
引言: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没话可写、逻辑不连贯、缺乏中心思想等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逻辑能力、生活素材相对较匮乏,难以像中学生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感悟和观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展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写作教学。
         一、开展生活化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阅历,写作灵感源于生活感悟。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文体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记录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1]。此类作文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生活场景的描写、对于景物的描写、对于事情来龙去脉的描写,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要求学生使用过多的长难句、复杂华丽的修饰语以及严谨的逻辑论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擅用华丽的辞藻、空洞的说教、生搬硬套的名言警句,致使全文老气横秋、脱离实际。这种写作方式不仅对于写作水平的提升毫无帮助,甚至有可能成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阻碍。因此小学作文应当重实践、重过程,开展“生活化视角的写作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使用生活中的真实素材,避免假、大、空,帮助学生建立善于观察、热爱生活、善于总结的良好生活品质,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落实写作教学目标的途径研究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年龄太小,认知水平、理论知识、生活经历、逻辑能力、词汇量都有待提升,很难独立完成优秀的记叙文写作。这是小学生作文教育的特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合实际、因材施教的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2]。采取多元化、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方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增加生活实践、拓宽观察角度、加强素材积累,对现实的、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做切合实际的观察与记录。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制造”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作出点评。发现学生在观察上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特征、观察事物全貌、观察事物细节、观察事物动作等技巧。如此便可以基于生活化视角,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对于观察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演有趣的情景剧,在学生看过、笑过,兴趣最浓厚的时候,引导学生一起分享在表演中观察到的、感悟到的。在学生发言过后,教师进行点评,全面的分析刚才的表演,给学生做出示范。之后可以布置随堂作文,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除了随堂作文,学生平时的作文可以内容不限、主体不限。

学生可以详细描述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读后感,甚至可以写下在写日记时想到的事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不论学生想到什么、写了什么,只要是真实的见闻和思考,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在优秀作文的评选上不能有捧一踩一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由于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质和学习能力上的不同禀赋,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和引导策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兴趣、天赋所在。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与不足,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点拨和教育,教学生学会使用书面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也可以安排表现优秀的学生自由组织兴趣小组,在学生之间“传、帮、带”。掌握了有效的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中会不断的取得小进步,这又会显著提高学生在写作上的自信心和写作热情,把写作养成一种习惯,并且更好的保持下去。如此便可以基于生活化视角,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表达能力突出的学生小明,教师要引导其发挥优势,组织兴趣小组,让小明把自己对于写作的理解、写作当中的技巧、写作带来的好处和乐趣等实践知识分享出来。教是最好的学,在帮助带动其他学生的同时,小明也会得到相当大的提升。对于学习能力较差、不善表达的学生小李。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不能只是简单的口头鼓励,一定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大,不可陷入天赋决定论,一定要做尽可能的努力和引导。
        3、培养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
        没有写作素材的写作是“无米之炊”,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平时的素材积累必不可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呈现明显的具象化、发散化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此特征,鼓励学生多增加趣味读物、短篇小说、童话故事的阅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平时的感悟、书中好句、生活趣事等等记录下来,并对生活感悟做出总结,对书中词句结合实际生活做到理解和消化。多加记录并且定期总结,在增加了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的锻炼,这会给学生的中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如此便可以基于生活化视角,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后,用更多课堂时间来和学生分享适合小学生的好书、发生在班级里的趣事以及教师自己的生活感悟,给学生们做好榜样和标杆。关于对于素材的提炼和整理方法,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做笔记、写论文摘要时的技巧,也可以由学生做分享,借此锻炼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
        
结语: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生活化视角的教学模式,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培红.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思考[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23):P.34-34.
[2]施茂枝, 裴海安. 关于小学写作教学的难易与模式[J].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8(18).
[3]陈芬. 浅析小学写作教学[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 000(001):P.66-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