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仪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六实验小学 362500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有些课文较长,如果教学时也按其他课文一样的教学程序,必然会感到教学课时不够,且讲述过多学生也会兴味索然,甚至掌握不了整体,抓不了重心。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几点长课文短教的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背景的深化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目标以及新要求,尤其是在统编教材中骤然增加的长篇幅的课文,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整体意识,更是要聚焦语文要素,凸显文本特点,立足学情起点,挖掘和开发隐藏在课文内容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最终提升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的效率。
一、统编教材中教师开展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的限制因素
1.教师的教学观念固化。
大多数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长短合适、难易程度适中的课文教学。课文篇幅短,不仅便于教师讲解,便于学生背诵和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还可以“掰开揉碎”、讲深讲透。统编教科书全面推广使用,教师没有可资借鉴的教好长课文、难课文的成功教学经验,教学遇到困惑或问题时,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
2.对教科书的理解把握不够到位。
统编教科书按照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提示的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内容,语文要素出现了简单的“贴标签”现象。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栏目,与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建立联系,并不意味着单元中的各项内容都要体现人文主题,都能紧紧围绕语文要素。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长课文"教学策略
1.抓特点。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组材特点。有的以故事情节动人见长,有的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选择教法。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这篇课文具有较强的前因后果的特点,有诸葛亮短期完成任务的前因后果,还有鲁肃帮诸葛亮的前因后果以及曹操送箭的前因后果。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对这些前因后果的认识来分析全文,了解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既可避免按段落分析的俗套,保持文章的整体性,又易使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栩栩如生地亮出来,中心思想自然就明确了,如此,也就轻松地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标。
2.抓重点。有些文章线索明确,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找到线索,便能理清文章的脉络,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比如五年级上册《白鹭》的难点是: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诗?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难点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再借助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见方法。抓住课文第6-8自然段作者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三个场景,为每幅优美画面起一个名字,逐渐感受白鹭钓鱼时的闲适、闲立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空灵,白鹭的活动充满着活力和神韵,就像韵在骨子里那般,白鹭如诗如画的美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教学难点也随之化解。
3.巧训练
为了增强教科书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学,教科书在长课文、难课文编排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明确了阅读目标与要求,提示了阅读方法或策略。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关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四年级上册提出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升。可以迁移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体现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学过的语文要素,包括先前册次和本册前面的单元,在之后的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升,这是统编教科书能力训练体系上的一大特点。这个单元选编的《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部分内容,《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三篇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和阅读提示,都提出了用列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提示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每部分又可以视作一篇短文,降低了学生阅读的难度,也降低了教师理解、把握教科书的难度。
4.聚焦关键问题
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一般从阅读与表达方面各安排一个训练要素。每册有两个重点训练要素。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课后思考练习题围绕单元训练要素设计,教学目标明确。作品编排的,从单元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来看,并没有要求阅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时应将着力点放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品质,情节、环境等描写可以适度渗透,为感受人物品质服务。课后练习第二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教学可以聚焦这一关键问题,分三个环节:一是结合哈尔威船长与船员的对话,感受船长的临危不惧、冷静果断;二是品读对话,体会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三是研讨交流,所有人都获救后,哈尔威船长却选择与“诺曼底号”轮船一起沉入海底,从船长的行为中明白了什么。哈威船长的行为主要聚焦在镇定地指挥大家撤离过程中他与乘客的不同表现,以及平静地与船一起沉入深渊。完成了课后第二题的学习任务,既紧扣了语文要素,又能体现长文短教。
总之,教师在用好统编教材时,要从整体着眼,增强整体观,要关注整体,加强内容的整合,避免零打碎敲。同时还要注意一篇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在联系,还要关注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真正实现从重点词语或关键句段到课文整体把握,以长篇课文体裁为依托,细读文本,深化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课文"核心教学内容的确定[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9(8):14-16.
【2】黄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课文"教学策略研究[J]. 家长, 2020, 000(009):P.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