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冉启媚 王君霞通讯作者
[导读] 探究分析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冉启媚  王君霞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收治的共计8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施行单纯泼尼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施行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病综合征患儿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优化患儿的肾脏功能,提高疾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泼尼松;肾病综合征;效果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内科疾病,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值得肯定是该病发病与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均有一定的关联[1]。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血尿和低蛋白血症等,主要由肾小球血管损坏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可能会引起肾衰、尿毒症等严重疾病,大大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肾病综合征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临床大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防止病情恶化、保全患者的肾脏功能的目的,效果较为显著,本次研究分析了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为(9.21±2.11)岁;实验组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为(9.34±2.31)岁。纳入标准:均经过临床检验诊断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无泼尼松、低分子肝素过敏史;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自愿选择治疗手段并配合研究。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视听障碍;临床资料不全;有异常用药史的患者。本次研究选取两组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可以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单纯单纯泼尼松(批准文号:H20033023生产厂家: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治疗,口服一般一次5~10mg(1~2片),一日10~60mg(2~12片),连续治疗两个月。实验组施行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手段,在对照组患儿的用药基础上增加注射低分子肝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910生产厂家;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药剂量为每次85IU/kg,每日2次皮下注射,间隔12小时。连续治疗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出结果。
        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后的尿蛋白含量(g/d)和血肌酐水平(μmol/L)。
        不良反应发生率:肾病综合征患儿用药治疗期间发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以百分比进行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计算。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对比

2.2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表2可见,实验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4例,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5例,不良反应率为12.5%,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主要发病原因是肾小球功能的损坏,这就导致肾小球无法进行正常的体液过滤工作,进而导致患者体内的尿蛋白含量和尿肌酐水平出现明显的异常。大量的蛋白流失,会给患者的身体各方面机能均造成严重的影响,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是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改善临床症状的重要手段。能够进一步延缓患者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进程。目前临床针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已经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常规方案,主要包括了抗炎症治疗和免疫抑制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药物进入患者身体后与多巴胺受体进行结合,扩张患者的肾膜血管,从而提升患者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增加尿液含量,通过发挥相对的药理作用减轻肾脏的负担、缓解水肿现象、保全肾脏功能。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进行实际调整,并及时开展利尿相关治疗,调节体内的脂质[2],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含量的流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患者的利尿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药物用量,防止因为利尿速度过快而导致患者出现血液浓缩,累及其他系统产生异常。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能够减轻炎性因子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进一步阻滞患者机体释放溶酶体、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肾小球的负担,达到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病综合征患儿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低分子肝素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优化患儿的肾脏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培,聂秀清.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135-137.
[2]胡成南.低分子肝素+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4):15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