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魏腊梅
[导读] 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实施,更加强调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当前,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独立生活技能的锻炼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影响。劳动技术课是以综合实践为主的课程,务必对传统教学理念加以积极转变,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创新,同生活加以紧密联系,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独立自主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魏腊梅   达州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635000
【摘要】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实施,更加强调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当前,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独立生活技能的锻炼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影响。劳动技术课是以综合实践为主的课程,务必对传统教学理念加以积极转变,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创新,同生活加以紧密联系,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独立自主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劳动技术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16-02

        前言:新课改的全面深化实施,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更为关注。初中劳动技术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需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并与生活形成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做出充分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秀行为习惯,通过学习掌握劳动技术,促使学生技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展过程体验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
        体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或是利用感官,真切感受环境和事物所具有的微妙与丰富,使其形成相应的兴趣与认识。过程体验实践期间,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所以,课堂教学期间,必须以“学中做、做中学、勤动手”为切入点,若学生仅仅利用看、说、想的方式,势必无法对知识、技能做出深入学习掌握。而知识、技能又源于实践,教师务必重视实践教学,以此保证教学有效性。劳动技术课教学期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知识、技能做出真正学习掌握,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关于水仙雕刻,强调雕刻的合理设计,养护需保证植株良好生长,造型美观。所以,关于养护方面,则强调学生能够对水仙生长所需的各项基本条件做出合理准确把控。所以,教师组织开展过程体验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实践与不断探索,对雕刻、养护做出充分了解掌握,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保证,以此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初中劳动技术教学中同样获得重点应用。


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对信息技术加以实践运用期间,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内容做出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示,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对传统教学方式做出创新,使学生对此产生充足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以此促使教学有效性得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期间,关于部分工具使用以及作品制作过程,难以通过简单的话语做出准确无误的清晰表达和呈现。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对多媒体的合理有效运用,构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下对知识做出深入学习理解。例如,关于制作喜庆鞭炮挂件组合的创意作品,课堂教学中,作品制作所使用的丝质线材以及挂件较为相似,而挂件样式丰富,装饰各有不同,教师难以直接通过语言对不同作品做出具体描述,学生同样难以根据教师的描述,对创意作品进行联想想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可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的优秀作品,展示创意性十足的作品,使学生视野得到有效拓展,激发学生亲身实践的充足兴趣。除此之外,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对部分复杂繁琐的制作方法做出分步展示,便于教学讲解,使学生可以做出充分掌握,增强学习效率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1]。
        三、提供多元化开放平台,提高教学有效性
        劳动技术教育,基于实践体验、技术素养等主要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属于开放性、综合性兼具的课程。课本教材涉及到同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知识内容,需对教学活动同课外初中加以充分结合。所以,课堂教学期间,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质量的基础上,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唯有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方可形成牢固扎实的劳动技能。课堂教学存在局限性,课堂知识、技能位于生活中则是无限延伸的。比如,关于菱形风筝制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来到校园操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与亲自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掌握风筝制作,在实践中感受快乐。通过对风筝制作的学习掌握,放风筝期间,通过亲自实践,发现失败原因,并对此做出正确改进。如此,培养学生自信心与竞争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习效率,为教学有效性真正提供可靠保障[2]。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期间,基于实践为主开展教学,可促使学生在相对有限的时间、精力下,充分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提升。同时,教师应重视为学生构建实践创新的多元化平台,基于实践、探究与合作为主,对信息技术加以科学运用,提供多元开放平台,引导学生体验过程实践,提高学生学效率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贵生.基于实践的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6(22):54-55.
[2]杨林军.基于实践的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高考,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