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温晓会 戴红双 奚冰冰 侯晨辉 梁娜 韩殊梅 夏轶
[导读] 探究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为后期进行医学生培养,以及开展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温晓会 戴红双   奚冰冰 侯晨辉  梁娜  韩殊梅  夏轶男  张巍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312
        【摘要】目的:探究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为后期进行医学生培养,以及开展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000名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果:经评估,有12.25%的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1.5%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阳性项目数比例较高的前三位分别为强迫24.15%,人际敏感15.47%,焦虑12.16%。不同性别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前医学新生的心理状态整体呈现良好趋势,但依旧存在个别项目问题比例较高,性别是当前医学新生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一项影响因素。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健康
        
        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中显示,当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甚至低于我国一般成年人的平均水平,其抑郁、偏执以及焦虑等情绪较为突出[1-2]。而作为医护人员培养的基地,高等医学院是培养医护人员的基础,其不止要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需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的医学工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3]。基于此背景,本文对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通过计算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某中医药大学的新生进行集体性测试,其中有2078人员参加,收回有效问卷数量为2000份,有效率高达96.25%。其中男生为876人,占测评人数的43.80%;女生为1124人,占测评人数为56.20%。
1.2方法
        使用软件测评系统,对新生共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总体分析
        就研究结果可知,有86.25%的人心理健康属于正常状态,12.25%(245)人具有轻度心理问题,1.5%(30)人具有中度心理问题。阳性项目数比例较高的前三位分别为强迫24.15%,人际敏感15.47%,焦虑12.16%。
2.2 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比较
        就研究结果可知,女生的得分都高于男生,可以看出相较于男生,女生高达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3.1 医学新生总体心理健康
        就研究结果可知,当前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良好状态,有86.25%的人心理健康属于正常状态,12.25%(245)人具有轻度心理问题,1.5%(30)人具有中度心理问题。阳性项目数比例较高的前三位分别为强迫24.15%,人际敏感15.47%,焦虑12.16%。而导致该情况的原因其可能和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当前,我国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压力,竞争意识较强,极易导致学生产生焦虑问题。而医生作为一种被社会所期望的一种职业,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可以成为一名工作稳定,且工作收入高以及社会地位较高的医生,所以对子女个人的就业意愿会有所忽略。这便导致学生其自我理想和父母所存在的期望存在矛盾。而就研究可知,强迫症状与自我和谐程度呈现负相关,且对学生自身的幸福感以及自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2 性别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经调查分析,男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会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所得结论一致,即在人际关系方面,女生敏感、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因子分都会高于男生,而其因子分越高,表面女生改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而导致该情况的一说你,其可能是由于女性的个体生理发展的一种特殊性,即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加敏感,且情绪较为丰富。另外,其可能与重男轻女的思想会存在一定的因素。本次调查之中,来自农村的学生人数占据84.15%。而农村地区其重男轻女的思想会较为严重,女生在成长中,会受到父母的忽视,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其可能会更努力追求外在的评价,相对会更听父母的意见,从而对自身的个性发展有所忽视,也极易出现心理问题。
3.3 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医学生改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存在中度以及轻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强迫、人际敏感以及焦虑三类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学校以及家长应进行重视。而针对该问题,学校应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关注,预防该类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应展开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采取讲座、心理辅导或者公众号等方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对性别差异这项问题,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的过程中,应看到该类的差异,对其站开展针对性地教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针对性别等因素开展相应的心理课程,对于医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可以利用团体辅导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洋.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思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048):298-299.
[2]唐小丽, 郭章杰. 医学专科生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以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 v.42;No.200(001):121-124.
[3]肖璇. 专科医学生医学心理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 036(004):25-26.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GZB1320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