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该怎样护理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刘发容
[导读]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卵巢功能失调而导致子宫出血,可见于更年期、青春期以及育龄期女性,营养不良、生活压力加剧等是引发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
        刘发容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五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3000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卵巢功能失调而导致子宫出血,可见于更年期、青春期以及育龄期女性,营养不良、生活压力加剧等是引发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该病的临床症状体现为月经量偏多、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激素止血是目前临床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重要途径,由于该病患者多为门诊治疗,且用药方式主要为自用,而激素相关的用药方式较为繁琐,具有较长疗程,为此多发生误服及漏服等情况,不利于保障诊疗效果,甚至可能发生自行停服药物现象,易引起撤退性大出血。基于此,为了提高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获取良好预后,必须予以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而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患者的护理需求,要求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性,依据具体需求给予针对性护理服务,从而强化护理质量。

一、健康知识宣教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发病因素与自身健康意识存在关联,多数患者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缺乏正确认知,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女性在医学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因此组织健康知识宣教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等进行知识教育,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详细介绍疾病治疗的作用机理、预防措施、用药剂量以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通过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强化其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自觉性行为,并可促进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可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有序开展。
二、心理疏导
        在疾病期间,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不安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主诉,充分了解和评估其心理状态,时刻保持良好的同理心与责任心,帮助患者通过正确的方式排解压力。此外,由于情绪波动过大,易引起月经周期紊乱,护理人员可播放轻松音乐,以营造和谐舒适的治疗氛围,有效缓解患者的消极状态,并告知患者维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继而增强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其次,可邀请成功治愈的病例进行心得分享,加强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引导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疾病,积极转变以往不良的健康行为,建立良好的卫生意识以及健康意识。


三、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饮食喜好、营养状况等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嘱咐患者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以少盐为主进食,鼓励其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具有良好营养价值的食物,并适当补充钙、铁元素。引导患者多补充水分,多进食新鲜的水果与蔬菜,少吃刺激、生冷、辛辣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用药管理
        由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一种慢性病症,疗程较长,因此患者缺乏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不可自行盲目停改药物剂量以及服药时间,预防发生撤退性大出血,并强调必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用药,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对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进行严密监测,若发现异常则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针对阴道流血量过多,且并发贫血症状者,为了及时调节贫血,需要补充适量的雌激素,以有效激发子宫内膜增生,促进内膜创面进行修复,继而实现止血效果。成功止血后需注意逐步减量雌激素药物的使用,同时定时定量服药,预防发生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或是撤退性出血。一些患者可伴有乳腺增大,乳头着色等现象,护理人员需将可能引发的情况进行解释,避免患者出现恐慌。
        此外,孕激素可促使增生期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将患者子宫内膜一次性彻底剥脱,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流血时间。但由于患者在用药后可能产生进一步失血的趋势,因此通常仅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贫血病例。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孕激素服用后的不良反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恶心等不适感,且一般在饭后服药。部分患者服药后还可发生肝功能异常情况,停药后多能恢复正常,对于长时间服用该药的患者则必须进行实时肝功能监测。
五、生活习惯干预
        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培养健康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患者发生阴道流血时,叮嘱其增加休息时间,避免使用坐浴与盆浴,建议适当淋浴,同时尽可能避免性生活。另一方面,建议患者保持有节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张有弛,预防发生劳累过度的状况,此外应积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熬夜,防范因生活结构不合理而导致内分泌功能性异常。其次,引导患者学会调节自我情绪,以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告知其情绪波动以及精神刺激是导致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诱发要素,以提高患者对情绪管理的重视,促进其积极维持相对稳定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结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一些患者由于出血量过大还可能引发贫血,因此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必须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和护理,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目前常规护理欠缺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较难取得理想效果,通过不断优化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从心理、用药、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促进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尽早恢复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