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陈爱梅1 任燕2 殷吉磊3
[导读] 本文根据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介绍提升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一些建议,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于社区居民,提升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陈爱梅1   任燕2  殷吉磊3  
        1,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2连云港市海州区洪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 本文根据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介绍提升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一些建议,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于社区居民,提升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关键词] 社区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对策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倡导着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如“治未病”的养生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和合”的平衡观,推动建设一个道法自然,内外和谐的世界。中医药能治病救人,还能调养身心、预防疾病,这正契合了大健康的理念。只有全民健康,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公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影响着中医药发展和社会进步。
        1.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定义是:“个人理解掌握中医药学科理念和知识、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家庭适宜方法的程度,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提高文化素质的能力。”可见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是运用中医药理念、知识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落脚点在如何快速获得真实可靠中医药知识和怎样有效运用中医药知识解决健康的实际问题。
        2.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调查分析
        2.1调查现状
        本研究对连云港市东苑社区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进行调查,使用《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中医药健康文化需求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三个方面。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包括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5个维度。经过调查,该社区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为14.25%,比全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15.34%还低。基本情况方面,农村居民素养比城市居民低2.11%;各年龄组中,35-45周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较其他年龄组高,15-25周岁较低;职业方面,机关单位/教师/医务人员素养较高,学生较低;文化程度方面,大专/本科以上素养较高,初中以下较低;在经济收入方面,月收入5000-6999元的家庭更注重提高中医药文化素养,月收入<1000元的较低。在中医药健康文化需求方面,广大居民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的需求达到76.4%,并有89.4%的人希望通过手机终端(如手机,PAD等)获得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在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方面,中医药健康信息理解能力为47.3%,中医药基本理念为34.5%,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为36.7%,中医药文化常识为45.2%,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10.3%,由此可见,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最高,中医药基本理念有待提高,公众适宜技术最低。
        2.2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偏低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不同。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分析。
        2.2.1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不足
        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不足,社区居民无法更多地了解中医药,认可中医药。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途径单向,多数是传播者对受众者单项宣传,两者缺乏良性沟通和信息交换;传播形式单一,社区有宣传栏,宣传册,宣传图书等图文表现形式,居民很少主动参与其中,很多上班族更是没有空闲去看橱窗宣传;“高冷”的传播内容也使得广大社区居民听不懂,摸不着,用不好[1]。在面对这些群体的时候,传播内容是否接地气,是否喜闻乐见,是否丰富多彩,宣传时是否通俗易懂,以例释理,是否真正让居民听得懂,学得来,用得上,这些将关系到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传播力度不够,范围局限。社区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还是以图文资料为主,影像视频为辅的传统传播模式,互联网和新媒体介入不足,传播的范围不够广泛,传播速度不够快速,时间不够及时。调查表明更多的人愿意用手机来接收信息和互动。因此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不断扩大中医健康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形式强有力的覆盖合力[2]。


        2.2.2中医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中医药健康文化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播,还需要提供实际优质的医疗服务。有些社区会举行一些义诊活动,但是很多义诊流于形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有之,拉拉横幅,拍拍照片就匆匆结束的有之。义诊人士良莠不齐,提供一些不痛不痒的咨询,形成了“走秀式”义诊。“不看广告看疗效”,能不能真正解决居民健康问题,是关系到居民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中医药。调查发现社区居民中医药养生保健基本理念、健康生活方式、适宜方法都是非常需求的,他们缺乏系统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3.提升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措施
        3.1建设线上互联网+中医药的新媒体平台
我校中医药博物馆是进行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的平台之一,为省级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级中小学“中药师”职业体验中心,管内有中医药文化展示,中药标本制作,3D博物馆,药用植物产地分布数字图,方剂与中成药成列柜,模拟中医馆等,有网站,微博,微信等,以此平台为基础搭建“互联网+中医药”的“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路径。网站开设中医药专栏,有养生保健知识,中医保健运动,家庭实用中医技术,中医药文化,认药采药,有病问医、专家辟谣等栏目。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还专门开设中医药防疫,介绍防疫知识,推荐中医药防疫方法,如艾灸,香囊,补肺防感方,健脾防感方,辟谣防疫乱象等。此平台向广大居民更新网站内容,提供中医药服务活动,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快速推荐给广大社区居民。新媒体的介入使得中医药健康知识受众广,传播快,居民无论什么人群,只需要用手机就能随时接收信息,可参与,能分享,可互动,还可以说感受,提要求,其强大的交互性,广阔的传播性和及时的互动性,起到了拓宽中医文化的传播渠道、扩大中医文化传播的受众面和提升中医文化传播效果的作用[3]。在此平台上整合社会多方面力量,如市中医院,市卫生防疫部门,中医药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一些中医药非遗传承学院等多部门,多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确保中医药健康文化内容真实科学。
        3.2提升线下中医药服务质量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线上知识眼花缭乱,但是广大居民还是摸不着,触不到,没有切身的体会,很难有真实的认可。本研究还在线下定期开展“中医中药进社区”,“中医药你我他”等活动,加强中医药服务体验互动。线上制定中医药服务体验活动计划和活动内容,公众号推出,让广大群众知晓,按时来体验和感受。在活动内容上,注重选择贴近百姓生活,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知识,简单易学的中医药方法,以群众听得懂,学得来,用得上为原则。在活动形式上有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专家义诊、中医适宜技术和亲子活动。如四季养生、药膳保健等;“身边的中医专家”义诊活动;“真假难辨”中药鉴别活动,如真假三七、虫草等;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活动,如刮痧,拔罐,针灸,艾灸,耳穴贴压等;亲子活动,如“亲近自然,带你去采药”等。当然还有中医特色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剑,五禽戏等。营造中医文化氛围,感受中医药之魅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中医药获得感。
        3.3促进中医药传播制度化,常态化
        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细水长流,不断营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氛围,促进养成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居民健康文化素养。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医疗相关部门的事情,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其中,政府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协调各方力量,保证传播的顺利进行和经常发生,形成常态化传播,不断营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氛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社区居民,不断提高他们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促进健康中国继续前行。
        本文通过构建新媒体平台,借助新媒体线上中医药文化知识推送,对社区居民群体进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线上宣传,线下体验,引起社区居民的关注与参与。另通过线下一系列服务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的同时对线上新媒体进行介绍宣传,引发居民对线上平台的关注,以此达到线上与线上双融合的模式,对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开辟构建新的有效路径,推动中医药与社区服务融合发展[4]。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今天,用中医药文化与病毒搏斗,为防疫抗疫各个环节提供助力,贡献中医药自己的力量,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张莉华,焦毅,刘笑.浅谈互动体验式传播对中医药文化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9(36):131-133.
[2]王克园,梁祯,王林景.“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12):86-88.
[3]金凌.社区媒体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效果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4]焦珞珈.利用新媒体让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基层[J].区域治理,2019(27):25-27.

课题: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      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编号20SYC-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