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美
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 四川眉山 6200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力以及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导致人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加,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以及精神障碍的人数逐渐增加,具有心理问题以及疾病问题的人占比增加,而在我国人们对心理问题意识并不深,只有存在十分严重的症状时才会寻求相应的心理帮助。现阶段,许多医院都设立了心理门诊,但并不是心理问题都可以在这一科室进行解决,在心理门诊以及精神门诊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选择?本文将带领人们走进这两个科室进行区分。
1 心理医生与精神科医生的区别有哪些?
心理医生与精神科医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人们理解的心理医生并不正确,这里所说的心理医生也就是心理咨询师,针对情感问题、职业问题以及婚姻问题都可以选择心理门诊,进行话疗解决。患者在长时间的悲观绝望,或者是遭遇重大事件,造成的适应性困难,存在自杀以及伤人倾向时,仅仅局限于咨询会对病情有所延误。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进入精神科予以就诊,实施药物治疗以及其他精神医学上的治疗,才能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针对心理医生与精神科的医生主要存在这几方面的区别:
首先是服务范围的区别,针对心理医生来说,主要治疗是遭受心理困扰的正常人,精神科医生主要治疗患者是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焦虑症等症状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
二者对于来访对象的称呼不同,心理医生主要称呼来访者为求助者,精神科医生主要称呼来访对象为患者或者是病人。
诊治方式存在不同,心理医生面对的求助者主要是针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感觉困扰,并且存在改变的动机,大多数是主动求治。精神科医生所面对的患者主要是有家属陪同,患者本身并不承认存在病情需要治疗,并且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培训方向不同,心理医生的主要学习背景是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背景,少数心理医生具有医学背景,并且心理医生具备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诊断以及心理咨询的功能。但心理医生并不具备开处方的权利,精神科医生必须具备医学背景,并且其在就职之前,需要经过相应的生物医学训练,可以开具处方,擅长疾病的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精神科医生可以进行系统性的心理治疗。
2 人们在什么条件下需要去精神科就诊?
现阶段,心理医生以及精神科医生会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一情况在不断增多,但是这两者的分工并不相同,存在心理问题以及精神障碍的患者在寻求帮助之前需要进行鉴别,防止患者的病情有所延误。
首先,患者出现幻觉以及妄想症状需要进行精神科治疗,幻觉是患者在不存在现实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虚幻感知体验,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幻听以及幻视,患者在其他人并没有感知到声音时,坚持说有人骂他或者是评论他,看到实际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妄想是患者在幻觉或者是其他病理基础的情况下产生的歪曲信念,以及相应的错误判断。患者会将环境中与本人无关的事情看成与本人有关,例如别人在吐痰或者是关门,都看成是别人的别有用心。患者在出现妄想状态时,对没有事实依据的事情予以坚信,十分荒唐,但是患者本人并不能发现。
患者的情绪不稳,存在较为严重的狂躁或抑郁情况。患者的狂躁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心情持续高涨,患者会感觉自身的智商增长,在短时间内会写出大量的信件以及文章,并且患者的言语以及动作会明显的增多,精力较为旺盛,患者会持续性的唱跳,没有倦意。抑郁情况与这一情况呈现相反状态,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严重情况下会伤心落泪,一些患者会觉得自己曾经存在很多错误,将很小的过失看成天大的罪过,对自己的前途十分悲观,存在自杀的意向。患者的头脑会感觉变慢,并且言语以及活动会大幅度的降低。
焦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主要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现实压力以及不确定性形成的正常反应。在患者的焦虑严重程度与现实压力并不相等,或者是患者的焦虑时间过长,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情绪异常的情况。在临床治疗中,患者的病理性焦虑主要是指持续没有原因的紧张,并且患者会伴随着运动性的不安以及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患者的性格以及行为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患者的性格与之前相比,存在突然变化的状态,患者可能突然的懒散,不讲卫生,并且对自己的行为并不焦虑,不愿改变,对人冷淡,行为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自言自语等,患者在出现此类状况时需要进行精神科就诊。
除此之外,患者存在强迫症状,存在强迫性检查或者是洗涤情况等,这类患者也需要进行精神科就诊,并且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患者拒绝就医问诊,不承认自身的病情。患者针对病的认识,会逐渐构成疾病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科患者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承认自身的病情,也不会主动就医,一些患者拒绝就诊,服药,只能家属送到医院就诊。患者本人对自身的病情并不知情。
只有对心理问题与精神问题进行确定,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对病情予以缓解。在进行心理咨询时需要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更加有效的倾诉,但并不能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的惟一方式。针对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家人需要进行及早的辨别,予以送医就诊,防止患者的病情加重。
作者简介:袁建美(1963.07-),男,汉族,四川眉山人,本科学历,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三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