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梅
米易县中医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200
脑中风又称为脑血栓,主要是指患者颅脑组织动脉血管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血栓闭塞,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伤,引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脑血栓患者临床常采用早期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抗血凝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栓症状,抑制患者病情发展,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达到治疗效果。但患者发病后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需要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上看,脑血栓属于“中风”、“痹症”范畴,其发病多与“风”的特性有关,针灸治疗是临床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对脑血栓患者,能够通过选取对应穴位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发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针灸治疗中,多选择体针作用于患者穴位,通过针刺刺激传到大脑,促使脑组织兴奋,从而改善患者脑组织神经功能,起到治疗效果。临床多采用分期针灸的方式治疗:
针对脑血栓早期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选择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环跳穴、涌泉穴、足三里等穴位,若患者合并有风痰阻滞症状,加以风池穴、丰隆穴、阴陵泉治疗,能够起到熄风化痰的作用;若患者合并有肝阳上亢症状,加以太冲穴、行间穴、阳陵泉治疗,起到清肝潜阳的作用;若患者合并有阴虚阳亢症状,加以三阴交、太溪穴、太冲穴、百会穴治疗,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针对脑血栓恢复期患者,主要采用醒脑开窍针治疗,选择内关穴、人中穴、极泉穴、尺泽穴、委中穴、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主要以醒脑开窍、活血通络为治疗目的。
若患者合并有偏瘫情况,需要选择患者患侧肩髃穴、曲池穴、手三里、外关穴、合谷穴、环跳穴、阳陵泉、解溪、足三里穴位,起到滋肝养肾、舒经活络的效果;若患者合并有面瘫症状,选择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内庭穴、太冲穴,起到疏调阳明、舒经活络的效果。
由于脑血栓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意识功能障碍等情况,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因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给予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分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给予个性化肢体功能训练:在患者溶栓治疗后24h,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被动关节训练,避免患者下肢血液高凝,出现下肢血栓情况。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主动运动,针对患肢采用牵引运动方式,逐渐加大患者肢体活动范围,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每日引导患者侧移至床边,由健腿支撑患者患腿,将患腿移于床外边,呈自然弯曲,在患侧用手推床至坐位,并摆动健腿,进行坐位训练、站立训练,待患者适应站立后,逐渐延长患者站立时间,提高患者下肢负重能力,并进行简单的步行训练,逐渐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
针对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图形积分卡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将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制作为图形卡片,让患者能够通过卡片表达患者意愿,提高患者语言功能训练的积极性,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同时,通过卡片认知,也能促使患者逐渐换恢复认知功能,能够正确表达,有利于临床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护理需求。护理人员还需要在患者出院前进行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包括刷牙洗脸、上厕所、进餐、穿衣等自理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自我肯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综上所述,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预后生活质量较低,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措施,能够起到气血调理、舒筋通络的作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改善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