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文
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阶段开展语文教学的相关策略及注意事项。重点分析了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方法。通过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研究,伟光带傲视提供教学建议和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小学语文这门课程中,学生通过对语文课堂上的事物进行认知,从而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应当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入手。
1牢记教学使命,注重教学方法
小学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与教师、学生或其他人接触时,他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此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要利用好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在一言一行上给学生做出表率。牢记教学使命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只有清楚自己的教学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牢记使命,并用行动来践行它,才能让课程紧跟计划进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点,理性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整合语文学科优势,从文化基础、个人发展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开展思想教学和文化教学,让学生从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核心素养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引领学生养成一些基本的核心素养和品质。例如,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讲到《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章中讲述的内容的实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自主探究精神等。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查阅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在课堂上要进行展示。在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等播放圆明园的照片以及当时的历史照片等,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实质等。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任务布置和讲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渗透教育价值,践行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秉承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不依靠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记,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如今的教学环境中已经不再适用,想要让学生得到快速的发展就需要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精神,在课余时间里,不断通过探索自主探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其作用,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以自身行为影响学生。除了教学本身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探索自然,领略自然之美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之处。《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通过对这片地区中鸟语花香的场景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描写,向学生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画作。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而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春游等,当活动过后,专门组织一次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大胆发展,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让学生在感受自然时充分调动感官,交流时充分发挥表达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师修养
全方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核心要点。这就导致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如今的教学背景下失去了其教学效用。因此,教师应当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方法,贯彻新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找到属于自我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来进行,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随着一些先进的教学资源的引进,许多课堂教学的开展方式与之前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设备等,巧妙借用一些图片、音频等来传播知识。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又高效的解决了教学信息稀缺,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但这样一来,又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即需要教师掌握有关多媒体使用的技术,同时又更强的教学能力。
4结语
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这一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通过语文课堂这一高效的教学平台,利用适当方法带动学生学习,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牢记使命,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施,同时注重渗透教学价值,践行教学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实性。
【参考文献】
[1]赵文生.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J].新智慧,2018,(27):63.
[2]吕玉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