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提问意识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郭伟红
[导读]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基础作用
 
        郭伟红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  251700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基础作用,语文学习体现一个人的理解水平,限制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被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运用语文所学,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将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产生一系列的正的效应,一个问题的提出不仅带来解答更在过程中收获信心,同时会带动下一个问题的产生。当老师提问向学生提问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将带动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带来学习的新气象。
        小学语文是对学生语言的正式启蒙,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到书面语的表达,同时向学生传达中华文化的博大,为学生之后对中国文学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光光是一门对语言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语句的理解、对问题的认识均得到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持的基础。语文的学习不应该只是教师的授课,只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指导才能实现真正的提高,往往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通过思考而来,产生新的想法的时候积极探索才能拓宽思路,把语文学活。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正是当下语文教学中所追求的,本文就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作出探讨。
一、教学现状
        当下正处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课程模式转变的阶段,这一过程无可避免的还残留着原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回答为辅,教师对课本的理解直接传授至学生,课堂提问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已准备好并有相应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进步,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并未真正达到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源于教师对学生年龄小不放心学生主导课堂,故而当下的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不彻底,教师对学生观点的交流不够深入,仅仅是在课堂范围内加大了多媒体应用,借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引出所讲的主题,学生的思维模式还限定在老师的想法内,受外界的束缚较多,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让学生提问,当学生自己困惑的没有得到解答而只是得到了教师想表达的意思,教学效率就会低,我们更不愿看到的是,学生本身没有产生困惑单纯的接受老师所讲,这才是教育的失败。当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学校、老师的责任重大。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们往往认为严师出高徒,老师也总是以严肃的口吻讲授课程,其实学校鼓励严谨的教学态度并非要求老师时时刻刻保持严肃的形象,如果教师一直保持严肃,学生胆子小则无法和老师正常沟通。同样,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过程,老师对学生尊重,循循诱导则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学生将更愿意把提出的问题与老师交流,老师对问题的认真回答作为积极的反馈使得“提问”、“讨论”、“得出答案”成为一个良好的循环。

这一过程,教师要做到细心耐心、认真和蔼,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设定绝对的标准答案,真正的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2.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
        小学一共有六个年级,各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因根据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各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对新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好奇,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样的形式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出问题,在回答过程中教师也应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的讨论及最后的结论都要相应有趣简单。这一阶段是塑造学生提问意识的最好时期,一旦提问意识从最初开始就形成习惯,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自然而然的产生问题。
        三四年级的学生个性突出、喜欢争强好胜,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以及学校的奖励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同时相对外向的同学也会给内向的同学做出表率作用,提问意识的培养注重氛围,当环境有了,同学间互相提问、向老师提问、向家长提问就是日常的一种行为,学习就渗透到了生活中,而语文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的升华,这将加深对语文的理解。
        高年级的学生更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对问题的看法学生也会有各自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辩论,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不断讨论,同时教师本身也要加入到讨论中去,针对的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中的内容,外界的新闻、语文的题材、文学界的代表等学生都可以进行由浅至深的探讨。或许对于学生来讲,进行高层次的讨论比较难,但只有在问题提出、对问题的背景、内容等等不断了解下,学生才能有进步,教师不应困于教学的难度,而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思考。
3.借助多种方式、营造提问的氛围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应单单限于课本,结合生活、社会才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提问,现今网络迅速发展,教师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本内容及延伸,视频、动画将更能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可以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去感受,自主的想知道课本为什么这么写,会不会有更好的表达方式,相较于传统直接提出类似“用这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教学法有更大的优势。
4.学生的“问”起于学生主动提问的愿望
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在提问方面做得好的,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可以采用小组评比的形式,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是最积极发问的。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说要比赛,他们都会积极地参与,通过评比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提问的积极性。另外,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假如有学生没问到点上,或者发问的语序方面存在问题,教师不要对学生批评。教师首先要对他勇于表现自我的行为进行鼓励,要耐心地对学生加以指引,告诉他们正确的提问方式,避免学生以后再来发问时因产生错误带来的担忧。对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最容易提出的问题留给他们来完成,在提问成功的过程中树立他们提问的信心。
提问意识是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教师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考进行发问。让提问意识在学生的心中生成,积极提问,乐于提问,在问中提高学生自己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通过学生的提问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生的不断发问中让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相对容易。
        总之,提问意识的培养不单单为了提出问题,而是为了更深入的学习,加深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