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觉联动快乐歌唱——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李悦
[导读]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李悦  
        江苏省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江苏 泰州225300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武装自己头脑的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给学生音乐知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身心都能受到音乐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训;音乐素养

        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拓宽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热情,改善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1 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专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变得毫无用处,所以在音乐教学开始时,音乐教师首先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爱玩游戏,老师可以在音乐课程的设计中加入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乐器的学习也是小学生音乐学习的一部分。小学生不仅要了解乐器的外部形态,还要了解乐器的内部结构和演奏方法、打击或吹奏的声音特征。当小学生掌握了一种乐器知识,老师就可以知道乐器的小游戏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找一些类似的乐器图片,然后让学生在图片中快速找到正确的乐器图片。他们还可以准备一些音频片段,让学生判断他们正在学习的乐器发送了哪些音频片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在上课之前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课前准备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紧扣音乐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怎样让小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掌握好教学节奏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要善于观察小学生的一举一动。当所讲授的音乐知识较难时,教师必须详细地给小学生讲解,直到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掌握。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小学音乐课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合理调节课堂氛围,使音乐课充满美感。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也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收集的教材上找到一些带歌词的音频和视频动画播放给学生。同样的音乐很可能因为不同的素材和不同的播放渠道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音乐体验:播放纯音乐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一边闭上眼睛,一边想象音乐中描绘的画面。音乐播放完毕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播放带歌词的音乐,再让学生闭眼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以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看完视频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除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3 通过音乐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表演是提高学生音乐感受最有效的方式。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融入到音乐表演中,通过自己或深情婉约或慷慨激昂的歌唱来表达音乐中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在表演音乐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环境、营造氛围、烘托氛围等方式帮助学生融入音乐表演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音乐表演天赋。在小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的表演也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演唱形式分为独唱、合唱、轮唱等。小学音乐表演有集体舞表演和情景剧表演,不同的表演形式需要老师提前安排不同的场景。比如老师要根据集体舞表演的内容提前安排场景。在设定环境的刺激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音乐感受。当学生表演舞蹈表演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将干净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融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4 通过及时的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音乐学习不仅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音乐知识的学习,无论是乐理知识、乐器知识还是舞蹈知识,教师都需要通过学生外在的自我表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音乐知识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鼓励学生理解好的地方,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好的地方,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音乐知识,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出现在教学的任何环节。只要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表达自己,教师就可以评价学生的表现。比如学生在学习掌握一种乐器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现来表达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形式。学生表现自己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不同乐器的热情。当学生学习一首歌时,学生可以通过独唱来表达他们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感受。学生的表现结束后,老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和表达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5 通过多元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音乐教学的方式过于简单。老师通常会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教他们唱一首歌,这使得小学音乐课成为小学真正的歌唱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而且可能导致小学生在长时间后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教材,让学生了解中西乐器的差异。中西音乐文化的特点,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课堂外的一些音乐知识会转移到课堂上,学生的音乐学习知识会拓宽,学生可以了解广泛的音乐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比如流行音乐、民乐、古典音乐等。在音乐收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知识,而且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类型,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音乐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丰富音乐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组织音乐表演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并鼓励学生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来表达自己。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小英.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体会[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1)
[2]仇亚楠.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5(6).
[3]张媛媛. 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新课程(小学), 2019,(2):200-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