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诗词中杨柳的意象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彭敏
[导读]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彭敏
        湖南省娄底二中,湖南 娄底 417000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其次,杨柳迎春而发,在春风中散叶,在烈日下吐苏,最后又“一团团逐对成毬”。这不仅是生命从盛开到死亡的过程,也代表着爱情的短暂与不幸。“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这是一份少女的羞涩与期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更是永叔与妻子相爱的旖旎柔情。还有曹雪芹笔下宝姐姐的“柳絮词”: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春天,杨柳最先抽出绿丝,它以窈窕柔美的身姿,迎接春的到来。千百种滋味,无一不寄托着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例如,《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柳树婀娜纤细,风吹过柳枝更是随风摆动,一静一动都与年轻的女子有几分相似,像是女子或站或舞,因此诗人们常常用柳樹代写美丽的女子。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中“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用柳叶代指女子灵动的眉毛,生动形象,至此之后“柳叶弯眉”便成了面容姣好的女子的代名词。张先的《醉垂柳》:“细看诸好处,人人道,柳腰身。”柳树先天纤细,诗人们大多观察到柳枝随风飘动正像柔弱纤细的女子扭动自己的腰身,借柳树表现了女子的轻盈美好。用柳写女子最为著名的还是贺知章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条柳枝垂下的场景就像妆成的少女,既写出了少女的清新雅致,又将柳树人性化,表现其柔美的特点,可谓是柳与人相衬的典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