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钢强
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学浙江余姚315400
摘要:作为学生群里中相对弱势的潜质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学习能力不强,无法适应正常的教育教学进程;同时,作为教师,虽有心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却因为精力有限而力不足。针对这一现实矛盾,本文以基于“微课”的数字化学习为突破口,借助“数字化学习+互联网”模式,实现教师资源的最大化,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应用探索,为每个潜质学生提供一个虚拟教师,让他们随时随地地、灵活地享受教学资源,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状况。
关键词:潜质生;数字化学习;教育均衡;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的公平,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加上部分孩子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比较弱,导致本就有限的教师资源,在分配上更显得不均衡。如何让这些潜质学生得到随时随地的教师资源,如何让教师的教学在他们面前可以重复多次地进行,能放慢节拍地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而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则为这个矛盾的解决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
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潜质生及形成原因
“潜质生”,是同处于先进状态、中间状态的学生相比较而言的。一般是指智力发育正常,只是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慢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
根据笔者长期的小学信息技术任教经验来看,该学科潜质生的形成有一个很大的共性,那就是操作上的弱势,带来了主观上的不作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初期接触信息技术学科时,小学生都是非常兴奋的,即便是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也是学习欲望很强,毕竟新的学科,一样的起跑线。但是由于本身的能力上的弱势,随着一次次操作任务的未能圆满完成,开始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再加上一周一课的课时制约,以及课后补充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匮乏,导致他们慢慢地失去了先前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潜质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在操作技能层面给予这些学生以充分的帮助,就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如何转化潜质生的关键。以微课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的出现,为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途径。
二、“数字化学习”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结合的优势
数字化学习,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层面上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其灵魂是教学设计,载体就是信息技术。它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结合有着天然上的优势。
1.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优势
信息技术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优势。而数字化载体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层面上的,从制作,到发布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教师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各种制作工作,并且通过技术优化,更好,更快地进行微课的录制和发布。
2.信息技术课堂的硬件优势
数字化学习,就小学层面而言,更多的是数字化学习视频的支撑,理想状态是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去观看、学习。然而,这对普通的课堂而言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没有供学生个性化的、随时可以播放的硬件设备。但是信息技术课堂则不然,一般都在机房中进行教学,每位学生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使随时、随需播放观看数字化学习视频成为可能。
3.信息技术教学的结构优势
信息技术课堂往往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在教学中,一般会有比较充裕时间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潜质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掌握程度来随时观看相应的视频,实现边学习边操作,如同有一个老师永远就在他身边,为其提供帮助。
四、“数字化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潜质生转换中的探索
1.课前预热——数字化学习在预习阶段的探索
潜质生相对来说在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上要弱一些,如果缺乏必要的预习和铺垫,他们很难及时理解、掌握新授的知识技能。针对传统教学中预习阶段的欠缺问题,微课就能担负起这个角色,让潜质学生在课前先观看本课的微课视频,让其先预热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他完全理解和掌握,只要有初步的认识即可。虽然只是预热,但其对真正课堂教学的铺垫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让文件有个家》时,针对本课的知识、技能操作比较多,可能对部分潜质学生而言有些难度。因此,我先制作了本课的微课视频,并且将其发到网上平台,同时给部分潜质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利用在家空余时间,通过电脑或者智能移动设备观看微课,并且将你的观看收获通过QQ或微信发给老师。实际中,除了两个潜质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其他的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作业。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进行了观察,明显地感觉到预习过的潜质学生不但理解起来更容易,而且很快就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操作,个别学生还踊跃举手发言。但是没有去完成作业的那两个学生依旧茫然地坐在位置上……
2.课中支持——利用微课,实现课中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知识、技能的讲授和任务的完成结合在一起,但课堂讲授部分毕竟有限,个别潜质学生可能无法很好地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导致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此时由于个别潜质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不愿求助周围伙伴,或者因为对教师的敬畏感,而不敢向老师请教,久而久之,不但完不成既定的任务,而且自信心也慢慢缺失。而此时,如果教师事先将相应的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尤其是那些潜质学生,他们遇到困难时就会更乐意去请教微课视频,在视频中补充自己的知识技能上的不足,边学习,边实践。
作为教师,去一一指导每个潜质学生复习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样的精力。借助于微课,教师便可以将复习思路和重点难点等在微课视频中体现出来,让学生根据微课中的思路,有效地去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于个别潜质生而言,可以将整个微课或者其中某些部分反复观看,直到完全理解、巩固为止。
“积沙成塔,汇流成海”,潜质学生是一点一滴的落后造成的,那么我们也应该用一点一滴的进步将其转化过来。为什么,我们总是抱怨他们的进步不够大,那是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而微课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我们的思想和方法交给微课视频,让微课视频成为陪伴在一个个潜质学生身边的,永不厌烦的虚拟教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潜质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和紧张感。多花费一点时间制作,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虚拟老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