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丁冬强
[导读]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同时步入了新时期,

        丁冬强
        湖北省广水市武胜关镇中心中学 432721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同时步入了新时期,针对初中生道德和法治来讲,教师不光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做好教育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德育发展的最佳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教师应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着手,引领学生积极讨论、开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措施分析
        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有了新的规范,也对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对教学体系整体以及综合教育取向与学科取向进行改革,教师就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的分析,来不断的将知识通过互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教学时从主体出发,做到尊重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在一个愉悦的情况下去学习知识,做到边互动边学习的效果。
        
        1引领学生积极讨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教材中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程度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行适当的启发,这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一定的法律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向学生下达讨论的任务和要求,并通过设定问题、转换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形成,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可以在讨论中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启发学生思考,强化道德、文化、心理等素质的养成,从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发掘出情景事例背后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拥有必备品格的同时也掌握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表演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情景模式学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教学内容深入学生的脑海,同时深化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化的情景式教学可以让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


        3通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分析
        初中生现处于一个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迅速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为了防止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误入歧途,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和核心素质的培养,并进行有效的措施分析。从实际生活着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并形成法律意识。从法治意识进行分析:在课堂上针对一些法律案例和典故进行提问,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关法律的实际例子,将课堂主导者让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来展示生活案例,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观看一些青少年的犯罪案例,来进行措施分析,从中告诫学生们违法的严重性。
        4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分析
        核心素养是初中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想要学习具备一个良好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彻底贯彻核心素养的概念才能对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基础。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章节时,从道德水平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应该尊重家长和老师,当长辈跟你讲话的时候应该认真听,不要插话,遇见身体有缺陷的人不要嘲笑应该主动帮助他们;针对以礼待人这点来说,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应该主动照顾对方,对于年纪大的长辈主动打招呼,礼貌的进行沟通;针对诚实守信来讲,遇到做错的事情应该主动承认错误,不能因为怕说就撒谎骗人。让学生在课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举例,让学生自己讲述一下自己曾做过的事情,老师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及事例的分析,对的地方进行褒奖,错的地方进行告诫。来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榜样,好的点让学生们多加借鉴,不好的地方以此为戒。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成绩与道德素质共同进步、共同提升。5开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最终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使之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将课程中的理论内容放到鲜活形象的生活主题中。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还应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借助道德践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制观念。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的改革也随之深入和渗透,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教师培养学生的路程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的去钻研进修,通过实践努力来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以往单调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并感受到学科的魅力,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娜仁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育实践[J].华夏教师,2018(34).
        [2]苏慧.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24).
        [3]吴丽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论[J].教育,2016,(11),212.
        [4]吴雪艳.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教育,2016,(10),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