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量
东海县实验中学 :222300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背景下,之前的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学以致用”原则是目前我国初中教育领域一直大力提倡的教学基本准则,也是目前培养我国初中青年学生良好生物核心价值素养的一个重要教学标准。想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教学质量目标,就需要充分采用一种生活化教学的教育方式,把初中生物学知识教学与实际中的生活教学进行充分紧密结合。文章对初中生物学和生活化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分别提出了几点教学意见。
关键词:初中生物;策略;生活化教学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职业教育领域专业提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样严峻的国际形势,教育领域一定要尽快做出相应的格局调整。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灌输式的生物教育方式不仅会大大降低初中生物教学的工作效率,而且对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初中生物教学核心价值素养的双重养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发展阻碍。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物中包含许多生物知识点,其中一些理论性的生物知识点就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而很多初中学生对这些理论性的生物知识非常排斥,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话,就可能会激发很多初中学生的认知逆反心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把这些基础生物科学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联系结合起来,利用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情节和教学元素,加深中学生对这些生物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有效地地激发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活动兴趣。在学习兴趣的激发带动下,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就会更加容易集中,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积极地进行问题分析,从而大大提升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教学环境
在之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生物教学方法思路和生物教学内容主要都是来自初中生物教学课本,而且为了能够严肃课堂纪律,教师通常会对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严格的纪律约束,禁止他们随意讲话,整个生物教学管理过程中几乎只有一个教师自己在课上讲授,学生根本就没有自由发言的机会。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充分使用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方法,可以有效率地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现状。在初中生活科学元素的综合导入下,学生会更加下意识地把初中生物科学知识的综合学习与实际初中生活充分互动结合在一起,加深对初中生物科学知识的整体认知。同时,在这种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会可以增加大量的教学课堂人际互动,教学课堂环境等也可以因此得到明显的很大改善。在这种良好的德育教学实践环境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一定会很快得到有效的教育提升。生活文化元素的教学导入也将会使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更多学生真正爱上初中生物,达到高效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许多生物教师在学习使用初中生活化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充分把初中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是浅显地给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例子,或者在生物学教学中随意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片段。以这种教学方式开展的初中生物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不能真正发挥和突出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引导作用。有些生物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生活化教学的使用方法过于单一和过度僵化,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灵活运用这些生活化的元素,对于一些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知识,教师往往会在不同的教学章节中反复训练运用。这种仅仅停留在浅显易懂程度的初中生活化教学方法,也将会严重影响和削弱初中生物教学的整体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和突出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重要引导作用,对于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也没有明显的帮助。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方式
基于生活化教学研究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际应用的重要指导作用,教师必须首先要积极对这种生物教学方法应用进行科学研究,在生物教学研究过程中对社会生活的文化元素进行灵活运用,实现初中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促进全体初中生物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要对学校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理念本质意义进行深入的认识了解,同时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对学校原有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理念进行积极的探索改进。要使思想真正充分发挥和突出这种生活化教学活动方法的重要引导作用,教师必须要先正确树立一个科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目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初中生物学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合理地把生活中的生物学元素充分导入到生物课堂中,从实际生活的教学角度出发来深入讲解初中生物知识,加深全体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且教师要努力让全体学生把初中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与实际教学生活充分紧密联系结合起来,为今后学习初中生物核心知识素养的初步养成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如在师生学习有关植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及其意义等一些相关内容时,为了充分激发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通常可以给他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些植物,这些植物会伤害到我们吗?它们也会像我们一样呼吸吗?”这样的问题,这可以说会让很多学生心中产生很多联想,并且教师会把有关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意义等一些相关科学知识与家中的日常植物生活联系在一起来。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场所,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需要不断拉近课堂教学与学习生活之间的距离,把一些抽象的生物学理论和感性生物学知识综合利用,把教学生活中的元素具体化地展示表现出来,让初中学生对这些初中生物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有更好的初中生物知识结合学习实践体验,从而真正达到不断提升初中生物知识教学效果的主要目的。
比如在我们学习食物链的一些相关知识内容时,书本上对食物链的具体描述这样的:把生物按“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他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这样的描述表达方式,学生很难正确理解。教师最好可以给他列举一个生活案例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问题理解:“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羊肉吗?”许多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喜欢!”然后教师可以继续重复提问:“那么你们知道羊喜欢吃什么吗?”许多学生可能会继续回答:“草!”然后再让教师在一张黑板上分别画三个小的圆圈,第一个大的圆圈中写上“人”,第二个大的圆圈中写上“羊”,第三个小的圆圈中写上“草”,把这三个小的圆圈分别使用箭头相互地连接,然后教师引入“食物链”的概念。这样将它的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可以利于中学生对初中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关系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了解,有效率地提升了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是我国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传统的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不仅存在许多知识不足,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巨大背景下,教师必须对以前传统的生活教学方法方式进行重新改进,利用这种生活化教学手法方式,让全体学生把初中生物知识的整体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充分紧密联系结合起来,加深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整体了解。
参考文献:
[1]赵秋建.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2):78-79.
[2]王崇健.探究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开展[J].农家参谋,2019(09):147.
[3]夏家佳.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