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模七步教学法下初中语文课堂构建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 赵明军
[导读] 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赵明军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    256300
        摘要: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学改革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做出创新与改变是时代前进的要求。教学模式力求以学生为本展开教学,在四模七步教学法下的语文教学,结合模块、模式、模型、模版等四个方面,通过导、思、议、展、理、拓、用等环节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落实语文教学理念。
        关键词:初中语文;四模七步;策略
        前言:语文教学上探讨“四模七步教学法”的改革,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思想,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将对语文课堂教学“四模七步教学法”下初中语文课堂构建进行探究分析。
        一、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起点。课堂导入是学生在课间休息几分钟之后,迅速从休闲状态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使学生很快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课程的学习中,所以课堂导入设置的有趣是良好的开端,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模块分类中,导入部分不分类,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进行的。
        朱自清《背影》,属于四模之一的“模块”中的散文,在教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关于亲情的视频内容:雨中父亲为我们送伞,妈妈怕我们着凉在校外为我们送衣。年轻的儿女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直到真正的长大,站在理想和现实上,才逐步理解了父母的恩情。通过七步学习法中的“导”,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关注亲情,体会别人的爱和父母的无私奉献。让学生明确:我们长大了,换我们守护父母是我们的使命。通过感情聚焦,感受陌生而又熟悉的背影,一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学生在阅读课文期间,会注入自己的情感,利用情感拓展知识,在情感的引导下去揣摩作者的描写手法,体会细节。甚至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不断的浮想父爱的画面。这样的课堂导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尊重和关爱家长,再引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在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客观事实下,学会用不同角度体会不同事态。这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利于学生成为注重道理的人、有思想的人,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二、通过教学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在语文讲读课(四模之一的“模式”)教学中,不管是阅读还是赏析文言文、散文等不同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有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授课前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尽量避免繁多,理清主次,为学生清楚的指引方向,在繁杂的知识体系里不迷失方向,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上形成依托。教师有目的性、有主思路的进行课堂教学,抓住每一篇的侧重点,从文章的词句、主题、写法等方面分析,再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进行指导。语文学习需要学生自身的积累,语文课堂上的知识点是基础,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整理生僻字,整理作家作品,整理文章注意内容和思想,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足够的学习思路,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流程。
        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属于文言文模块)时,许多学生在还没有真正理解课文时,会被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好所迷惑,却没有深层次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学生在七步学习法中的“思”“议”的环节,先自己理解通读几遍文言文,而不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

对课文预习后,先小组讨论,分析和理解课文,学生以思维为导向,建立起思维模型。最后总结这种世外桃源是作者的幻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社会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的对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反向思维。对学生的问题适当点拨和引导,而不仅仅是给予明确的问题答案,需要学生有一个探索的意识。
        三、提高教学设计,增强学习效率
        在教学设计上(四模之一的“模版”),教师应该学会精讲,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疑难点和学习目标进行。精炼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和了解,能够敏感洞悉学生的思维、情绪。每节课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假设,并提前准备,采取恰当的措施。在七步教学法的“展”“理”环节中,通过精讲点拨来解决学生问题才是需要教师重视的地方,根据学生认知困难的地方去重点讲解,对症下药。根据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逐步形成本节课的思维模型(四模之一的“模型”,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流程等),注重学生理解思路的培养。语文知识不像其他学科可以举一反三,而是隔了很长时间才又接触到,学生记忆不是很真切。
        提起《爱莲说》一课的知识点,再与新学的《白杨礼赞》结合起来分析,学生便一点即通。《爱莲说》是一篇散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学会与旧知识相结合的点拨,离不开对新旧知识的反复联系。在课堂之后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巩固练习,把学过的知识通过练习来检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应该在教师的研究之后,布置精炼的数量,不求多而求质。并且课后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这节课的学习宗旨,围绕目标的选题。在新课后的小结不但占用时间少还有提高教学效率的功效,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记忆,利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抢答的方式进行,再由教师来概括,了解难点,掌握重点。在教学设计上的精心设计,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后积极开发作业资源,学生可以多阅读与赞美荷花高尚品质有关的文章,并分析,丰富作业形式。分层设计作业把握难易程度,时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作业布置,这就是七步学习法中的“拓”“用”环节。
        这样,按照七步学习法的七步骤为导向学习文章,学生学会了自主思考和探索,会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精华。
        四、注重习惯养成,提高语文素养
        四模七步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教师创新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不呆板、不单调的教学方法中学习语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利用创新的学习办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掌握了作者情感抒发的方法,能够灵活多样的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韦易廷.语文学科教学论自1979年以来的进展和问题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9):76-77.
        [2]黄福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资源及开发利用[J].文学教育(上),2020(09):89-91.
        [3]赵文昌.新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J].戏剧之家,2020(26):41-42.
        [4]沈佳丽.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体现“教书育人”功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8):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