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戴拥钧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熟悉教师应该积极分析现有的数学教学思想,

        戴拥钧
        广西平南县官成镇第二初级中学    537315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熟悉教师应该积极分析现有的数学教学思想,并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的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该数学思想,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应用分析;教学策略

1 引言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认识数学问题和数学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数学图像、图形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并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分析的窍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模型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进而快速解答数学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最典型的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并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理论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2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情况
        良好的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习惯来源于日常的练习,如果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知识,那么他们的数学模型思维就会有所提高。
        (1)初中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意识不强
        现有的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工作开展时,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应用意识不强,当学生遇到模型应用问题时,很少运用模型思维解答题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是让学生分别学习了数学模型,而没有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快速解题。学生的模型思维较差,在实际习题训练过程中,没有快速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数学问题分析过程中,没有养成较好的模型解题思路,进而导致遇到数学应用问题时没有突破口,做一步算一步的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模型思维的提高。
        (2)教师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目前,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形结合数学工作时,多以传统方式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学生很少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且对有难度的数学知识没有探究欲望。同时,教师由于忙于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分析,更没有采取相对积极的措施引导学生建立对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学习的自信心。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创新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学问题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数形结合方法认识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结合解题的窍门。
3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
         (1)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解题意识
         教师要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工作,具体结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来完成教学任务。几何图形是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因为想象能力有限,而无法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而几何图形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几何图形,特别是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初中数学对学生几何图形的考察要求并不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平面图形及其性质,并理解投影与视图的相关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多媒体教学工具,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立体图形,进而理解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多媒体操作中来,让学生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数学知识规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思考带有标记的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后的位置,并思考立体图形中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用纸片制作立体图形,然后让学生画出展开图以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对几何图形的进一步认识,且提高了自身的空间想象力。
        (2)结合微课教学,提高学生数学数形结合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具体问题选择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发现数学数形结合思想规律、题目之间的应用,养成系统思维。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具体数学知识,可以在课上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课下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具体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抽象且逻辑性强的知识,并在课上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会对抽象的问题认识不到位,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挖掘教材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式定理基础上,鼓励学生挖掘数学问题中的潜在知识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在“整式的加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微视频,来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教师应该注意设置问题的难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积极发现运算律与整式加减的联系,并观看合并同类型的导学视频内容,选取一个同学对视频中合并同类型的过程做总结和介绍。教师可以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发现整式加减过程因数、符号的判别规则,并让学生做对应的习题训练。学生在习题训练后,就会逐渐理解如何将几个整式相加减,得到最终的数学结果。学生在自主探究习题训练和观看导学视频的过程中会思考整式加减的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把各种类型的数学模型解题思路作为教学的案例,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活动环节。
        (3)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来合理讲解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比如数形结合思想等在多种数学题目中是通用的,教师在不同类型题目讲解时,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用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感观地认识数学知识,挖掘数学显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分析数学知识定律之间的应用,养成系统思维。在学生深入思考公式、定理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具体应用来认识数学知识后,学生就能够完成数学思维的转变。学生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会加深。比如在“正数和负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具体的生活实例问题。教师应该注意设置问题的难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负数应用的实例,并自主探究学习负数的意义,选取一个同学最后做总结和介绍。教师可以启发性的引导学生发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借助手机视频等工具设计数学视频,展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其中的数学规律。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冰箱的温度以及冬天的温度,并让学生思考负数的实际意义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在数轴上画出正数与负数的数值,来理解生活中涉及负数的问题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负数与生活的联系。同样,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具体的案例来建立数学问题,让学生发现百分数的运用意义。
4结语
        教师在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教学时,应该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并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重点、难点、专题、典型题目的学习,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知识架构。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并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学习资源,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缺陷,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宏宇.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4(02):148-148.
[2]张立强.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7(10):34-35.
[3]王新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5(02):233-233.
[4]赵志勇.刍议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