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初
广西梧州市广平初级中学 543102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使其形成正确三观。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创新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认识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认识传统文化,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同时强化语文素养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
现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采用正确的方式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效率。在这条路上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将传统文化渗透与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教学改革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让这一阶段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拥有远大的理想。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也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当前我国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有效体现这一内容,传播正能量,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魅力,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开拓视野,增加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敢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过程中,增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着很多优良的美德通过深厚,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受传统环境的影响,周边的环境中大多数人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成绩相对重要。但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学生早早地开始接触初中文化课程,学业压力过重,让孩子无法获得充足的时间去接触传统文化,因此导致孩子对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相对缺失,传统文化学习观念相对不足,学生无法通过语文课堂去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仍然有许多年纪较大的或者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老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相对不重视。但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教师对学生在课堂的谆谆教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无法实现系统性学习。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对于传统教育不重视,潜移默化地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习效率,难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一)注重培养古文献阅读的习惯
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渗透时,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使学生对于精神上的追求更加具有深远性。由于阅读是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当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教师要通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忍辱观念,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对爱国情怀有着浓浓的感悟和探究精神。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当中要重视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古文探究能力和探究习惯,激发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渗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古代文献阅读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动力,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对于古代文献的分析能力和拓展能力,从而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中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立足语文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在当前语文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关注语文课本知识的教学引导,忽视了对文言文教学的翻译和解读,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死记硬背,很难深入到文章中进行深度的探究和思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拓展和强化,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在小团队当中进行自主合作和交流,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意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由于缺失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古文字学习的基础知识,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对文章内容无法全部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文章内容与现代文学中相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讲解,以此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
(四)利用教学导入为辅助,引入传统文化
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导入为辅助,打造文化教学氛围,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文化引领实现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教学。
结束语
总之,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关键。在教学中应树立起创新意识,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艳芳.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方式解读[J].名师在线,2019(36):79-80.
[2]许雪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9(36):76.
[3]马占龙.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