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哲
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3244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改革重点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专业素养的提升,而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至关重要,意义非凡。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专业能力
引言
体育教师的能力素养决定着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成效,进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面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领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专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发展提升等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
达成的关键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须先具备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核心素养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21世纪教师必备的关键技能或能力,因此,提升体育教师的能力素养是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与保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教育能力、教育情怀和合作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其中教育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育情怀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合作创新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推进器。
(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适应社会发展、滋养自身的内在诉求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培养具有专业运动能力、良好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达成,还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师为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体育教师也应通过自身专业发展汲取丰富素养来滋养自身的生命。
二、当前高中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与观念滞后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表现为: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授课,缺乏创新,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是很好,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并未全面施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授课的基本能力。所以,推动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与教师授课水平融合,师生共同发展,设计多种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望和好奇心。
(二)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差
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开展了教育改革,但是因为缺乏加强的改革力度,所以很多体育教师认为高中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学校领导与重点学科教学的事情,而自己作为副科老师,不需要参与到改革中。
(三)重技能轻理论,影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人文底蕴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需要体育教师重视人文积淀、审美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然而,受体育与健康学科特殊性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师无论是在职前培养还是职后专业发展过程中常常重视运动技能的发展,轻视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忽视人文积淀。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亟待提高。
三、提高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体育课程观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来,尊重所有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不同特征,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其体质的进一步增强。因此,在高中体育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体育观,具体内容如下。(1)体育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所谓教师观就是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将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所谓学生观就是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其综合发展。(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与评价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要单纯只看结果,要将过程加入其中,将努力程度与取得成果当做是检验学生最终成绩的依据,并制定科学、公正且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丰富理论知识,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
实践是理论知识最好的升华途径,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需要教师在身体实践中去探寻教学方法。当前,很多高中学校教师缺少对体育课程实践性的深思,让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觉无趣,更让师生关系存在不融洽的现象。这与新时代学生主体性思维违背。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丰富理论知识,要做运动技能高超、教学理念先进,贴近未来需要、贴合学生兴趣的专业教师。此外,学校也要注重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切实有用的学习途径,帮助教师不断成长。
(三)优化教师合作与互助机制
学校应根据教师水平和级别,明确教师自身职责的同时,引导教师建立合作、互助机制,提高教师知识转化效率。首先,在网络继续教育上,改变以往各自学习的形式,变成大家定期定时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结合教师自身专项特长,成立多个学习研讨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知识发展的主题。各小组定期汇报交流各自教学实践的经验。其次,在教学小组内加强教学实践知识的互助学习。建立老带新、高学历带低学历的互助小组。如大课间教学组,应由体操、健美操等专项的老师组成,小组内部学生互相帮助。同时,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又如足球社团教学知识研讨小组等。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形成比学习、重研讨的良好氛围。
(四)拓宽发展路径,优化培训研修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培、省培、市培、县培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要积极采取主题培训、专题培训、集体备课、观摩听课以及其他教研活动等形式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最后要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改变传统的研修模式。体育教师自身也要积极进行“互联网+教育”下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个性化学习。力争做到线上研修和线下培训相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勇于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体育课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做热身运动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该堂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自己选择热身活动项目,并自行设计热身运动的开展过程,教师只是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在课后给予评价。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课后学生自行组织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会有较大的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个专业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并且还要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相关经验,从而使得自己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磊,周江,李雪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缺失与构建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9(04):25-28.
[2]何艳君.体育教师现代教育理念与知识能力结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8+10.
[3]刘思源,李好根.浅析体育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00-101.
[4]陈秀枝.解析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94+181.
[5]孟文涛.新时期如何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