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向玫瑰
[导读] 数学学科一直都是学生比较难以进行学习的学科,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知识难度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知识点更加琐碎,学生不容易理解。随着如今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体现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最大程度地进行掌握好课堂中进行学习的知识点,而且需要会应用,做到这些,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更好地得到了达成。但是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发现,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高效

向玫瑰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  445000
【摘要】数学学科一直都是学生比较难以进行学习的学科,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知识难度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知识点更加琐碎,学生不容易理解。随着如今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体现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最大程度地进行掌握好课堂中进行学习的知识点,而且需要会应用,做到这些,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更好地得到了达成。但是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发现,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高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前预习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课堂鼓励学生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79-01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阻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原因由以下三点:第一点,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差,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具备认真学习的态度,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漏洞百出;第二点,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自卑心理,他们主观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采用放任自流的学习态度;第三点,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他们主观厌倦数学学习,并容易主观性地判断个人不具备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从以上三点着力,真正构建属于学生的数学课堂,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初中数学相较于学生熟悉的小学数学,理论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有很多定理和概念都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过于抽象的数学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他们产生抵触感,为了避免这些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对学生的感官进行适当的刺激,并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践,将数学的定理、概念融入生活中,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挖掘平行线的性质,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平行线,如火车的铁轨和窗帘的拉槽等,让学生在直观了解到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后,再开始正式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为了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平行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性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动意识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突破传统数学学习方式,快速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的本质认识”。在初中阶段,学生需了解的数学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伴随知识思维的发展,只能逐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以知识、例题为载体,向学生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直观、明了。列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不可能凭借一两次课或几个例子的讲解就能使学生完全接受和掌握,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自然潜移默化地进行。
        三、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因此课堂中教师就需要更多的重视到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可以不断地进行主动思考,将自己思考的内容进行充分表达出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初中生由于对于教师仍然会抱有敬畏感,因此课堂中学生也不敢随意进行说出自己的疑问,因此也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对学生进行互动,可以使得学生比较放心地说出自己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进行“变量与函数”这一小节时,针对于这一小节的内容,由于比较难以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可以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理解,并且有哪些教师已经讲过的内容但是自己不是特别理解的,也需要及时地让教师知道,这样教师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讲解。需要使得学生可以清楚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首先函数的含义也是需要学生理解清楚的,这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因此需要使得学生明确好。
        四、利用生活化学习模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大量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学生对于数学认知的不同主要是因为生活中无法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要求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挖掘数学原理中的生活原型,并且有意识的引入到课堂对教学进行生活化改革,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原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学习乐趣,并且参与到现实实践中。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结构时可以首先让对学生进行三角形稳定性结构讲解,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结构特征,也可以就地取材在课堂中寻找一把松动的椅子,让学生讨论如何修理,教师不再是将理论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寻找教学知识点,并且通过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这些现象,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对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面对一些更实际的教学问题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情况以及不断地创新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高效课堂”兼顾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其既要求取得高的教学效率,又要求取得高的教学质量,旨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最显著、最切实有效的发展,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牢固的掌握能力,而究其本质的话,则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探究,发挥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巩固其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徐亚颖.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40.
[2]潘其荣.从核心素养角度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15.
[3]高玲玲.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下微课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文献综述[J].学周刊,2017,15: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