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陆含艳
[导读]

陆含艳   云南工商学院
【摘要】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就是因为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拥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定的意志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担任重要作用,在大学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处于基础性地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日益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至关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素质,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共产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一起显得更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04-0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的优秀文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世界文明古国,华夏礼仪之邦”。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教育的本质使命是启蒙,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对受教育者进行不断启蒙,对新的意识和教化所造成的新的蒙蔽进行不断启蒙的责任。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高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在列宁小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在解放区的小学、陕甘宁边区的中学开设“政治常识”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把“中国革命常识”、“共同纲领”列入中学教学计划,在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强调大学学校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武装青年,培养坚强的革命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名族的希望,树立正确思想,改善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思想倾向存在问题。一是政治思想不够成熟,受多种信息以及非主流思潮影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减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盲目跟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说到底思想没有根源,自己不知想要得到什么,想要坚守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二是社会公德有所缺失。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从小生活在多重呵护下,饭来张嘴、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由父辈担当,不需要自己考虑很多,活得很自我,从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公德失范,存在诸多缺点和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养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内容几乎一直沿用至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能很好的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而对于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不能理解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又不能给予学生解答,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无用学科。教师急于求成,忽略了自身知识素养的提升,从而不能更有吸引力的吸引学生学习。
        教育方法老套,缺乏创新性。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是当前高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旧是以教育者为主的单向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向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应付结课考试,导致学生知行不一甚至知行相悖。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
        (三)创新教学教育方式。融入大学生实际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校园内开展主题班会,红色精神学习等活动,边学边玩,边学边懂。红色故事演讲,唱红歌,爱党爱国歌曲,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遵循青年人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把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融入学科建设、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引导青年学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发奋学习、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设置好教育的情景氛围,要用好网络平台,融合运用VR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科技,打造情景式、沉浸式、交互式课堂,努力实现思想引导与情感催化的统一,促使教育内容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李绍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政教育,2017.06
[2]胡盛源.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J]2019.13
(指导教师:云南工商学院 熊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