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刘丽萍
[导读] 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有助于同学们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从而在语文学习上有所突破,有助于同学们自我教育的实现,实现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刘丽萍    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有助于同学们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从而在语文学习上有所突破,有助于同学们自我教育的实现,实现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58-0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同学们阅读兴趣的培育、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加以重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能力薄弱
        小学阶段的孩童,其生理基础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文字、用语的运用进行理解,提升其阅读能力。
        (二)阅读课堂互动性不足
        阅读教学模式传统单一,课堂活跃度不够,授课沉闷、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形式化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只对文章进行单一的讲解,忽略了阅读技巧的教授,不能满足同学们的发展需求。还有部分教师只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进行应试性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深度阅读的重视度不足,让学生缺乏了必要的督促和引导。
        (三)阅读拓展不足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拓展阅读,重视度不够,教学理念过于传统,局限在教材之中,而忽略了拓展延伸。特别是在选文的抉择、阅读技巧的教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还是不够专业,缺乏灵活性、实践性。只局限于阅读教材的固化式阅读教学,导致同学们的阅读拓展不够丰富,十分不利于阅读能力的进步。
        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开展阅读可以让同学们的情操得以培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带领他们进入阅读文本的世界当中,探索文章的思想感情,层层解析,深度阅读,在文章的深度蕴意当中探求真理,用文学来内化自己。要想真正做好阅读,就需要阅读者摒弃浮躁的内心,沉下心来,慢慢地领悟。除此之外,也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让其思考可以进去更深层次,不断地循序渐进,一层一层地进行解析,逐层领会。创设相应的题目,帮助学生找到切入阅读的关键点,让同学们的阅读更加地有深度,更好地对文本的中心进行把握。



        如讲授《小英雄雨来》时,希望同学们能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可以提出思考题: 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文章中哪一件事表现了雨来的游泳本事高以及机智灵活?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二)扩展阅读,提高思维广度
        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学生在不断挖掘中,层层分析,理解文本的深度含义,在阅读当中不仅仅需要好的逻辑思维,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从而扩展阅读,拓宽思维的广度,对于阅读的理解更加的具有全面性。高效的阅读教如果只是注重教学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更有进行阅读的迁移、延伸,在阅读的开拓中,提高自己思维的广度。对于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只是单单看文本内容的话,不加以延伸,即使进行反复地阅读、品味,其阅读收获仍旧如此,从而无法让阅读更加深度。所以想要让阅读更加深度,就得进行文本内容的延伸阅读,结合相应的资料进行深度理解。
        例如在教学完《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之后,学生对鲁迅有一定的学习以及了解,让同学们去自主阅读一些鲁迅的其他作品,让他们在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再深透地进行拓展学习。
        (三)增强学生代入感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授课,存在着老师单一地教授,学生机械式地学习,这一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十分不利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不能够让课堂深度阅读有效开展,教师授课,学生却走神、开小差,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阅读授课当中来。所以教师一定要打造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让同学们主动地参加到课堂的阅读讲授当中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增强他们的代入感。
        如《金色的草地》一文,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两个小兄弟和蒲公英之间的有趣的故事,作者叙述条理清楚,富有童趣。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让同学们在朗读中去理解,去感受。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仅仅只是局限于授课课堂,是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的提升与开拓。老师要鼓励和引发学生进行课余阅读兴趣,让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得以养成,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阅读。在课本中大量的选文都是十分的经典,教师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不仅仅只是对教材当中所选的内容进行学习,更要去阅读经典,将同学们带入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当中去,全面激发出同学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地进行阅读。
        比如,在讲授《景阳冈》一文时,可以多多向学生拓展武松的其他英雄事迹,激发同学们的热情,让同学们课后对《水浒传》进行阅读,去更好地了解武松,去看看《水浒传》当中和武松一样的英雄人物。例如教学完《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之后,鼓励学生和家长从相关的课外书籍当中收集其他的民间故事,共同一起制作民间故事收集册,然后学生再到课堂上分享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当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开拓自己的视野,从中培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寻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注重同学们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的积累,丰富同学们的语文文化知识和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同时要让同学们在课外阅读当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增强自我学习、自我阅读的意识,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开拓自己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学高.浅淡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2]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1(01):117-118.
[3]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09(15):283-284.
[4]张志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08(10):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