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陈鑫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陈鑫
[导读]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成为当前每一位一线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情境教学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将其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基于此,本文将从创设实验情境、创设生活情境与创设演示情境这三个方面出发展开研究和论述,试图说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践运用的具体方法和有效策略

陈鑫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成为当前每一位一线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情境教学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将其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基于此,本文将从创设实验情境、创设生活情境与创设演示情境这三个方面出发展开研究和论述,试图说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践运用的具体方法和有效策略,希望能为一线高中生物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65-01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还原或者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促进抽象知识向具体直观形象的转化,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内容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充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其不足。然而,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从而导致情境教学的运用不够透彻和深入,甚至会阻碍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展开一番详细的研究与具体的论述。
        一、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实验是基础理论知识生成与发展的基础,实验教学则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实验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和实践操作的空间,促使学生们并能够主动地分析实验类型,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和方法步骤等,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主动地操作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论,促进学生从依赖到认知的实验认知的转变,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1]。
        例如,在教授“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培养学生们自主操作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了实验情境。首先,笔者带领学生们来到实验室,然后让学生们检查实验所需的器材与道具是否完整,本次实验检测的植物细胞为洋葱细胞,为了便于学生们观察到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笔者引导学生们选好材料制成标本,通过低温处理,使洋葱根尖分生区的有丝分裂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发现问题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学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主,利用问题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主动探寻答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提升问题的联系性、启发性,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光与光合作用的知识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第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通过问题引出绿叶里的色素的种类、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第二,四种色素分别可以吸收什么样波长的光线、对应的光分别是什么?据此归纳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的范围。第三,吸收光能的色素究竟在什么结构里?趁机引出叶绿体的结构,强调绿叶的液泡以及叶绿体里的均匀色素,不过,只有叶绿体的色素可以捕获光能。第四,除了吸收光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是否还有其他作用?据此引导学生思考叶绿体的结构特征,并根据教材资料分析恩格尔曼研究叶绿体功能的情况,得到结论: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又如,在讲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组历年来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接着创设问题情境: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中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有什么特征、趋势如何?人口问题在当前为何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后,教师设计辩论活动,组织学生针对中国人口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再根据所学知识预测中国人口增长前景。通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串,教师实现了生活情境的构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较快速且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这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石。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必需、生活所自营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意义就在于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生活时时刻刻都含有教育的意义。众所周知,生物和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是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忽视了生活的价值,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缺少关联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疏远生物课堂,变得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应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对生物保持兴趣。
        例如,在讲解染色体的知识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只依赖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往往难以产生兴趣。此时,可把生活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设置生活情境。如草莓和野草莓、多倍体草莓就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染色体的数量。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与自己平时吃的东西有联系,进而认识到生物和生活的关联性,拉近与生物的距离。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从生物角度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主动用生物知识进行解释,提高思维能力。这对其当前生物知识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2]。又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可能见过的萝卜被盐水浸泡后会变软、被清水浸泡后会变硬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并创设实验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演示情境,以实现情境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让生物教学因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崔雷.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67.
[2]刘宏栋.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