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鸣亚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城中学 江苏无锡 214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发展,一套新的教育标准已经发展起来,不仅需要卓越的成绩,而且需要在卫生、智力、美术和劳动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对传统教学的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加强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中学美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改革教师,开发新的教育模式,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知识、艺术、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初中美术;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美术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然而,当下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的情况,不能够达到初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就需要教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一、故事教学法的基本概况
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更具开拓性、发展性的教学尝试,其实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故事进行讲授,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沟通分享,产生新的学习方式,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教育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的专业知识,适当引入一些短小精练、意蕴悠长的故事,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甄别美的意识和能力。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教学过程中已经被不少教师熟练运用。美术教师将自己讲授的专业学科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梳理成故事的形式再现,在某种程度上营造出一种“另类”的课堂教学环境,打破课堂教学空间的条件制约,以独特的方式丰富美术教育中蕴含的情感,以更加情感化的方式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更好地提升中学美术教育效果。以更加活泼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以更加轻松、自然的方式交流、分享,接受教师传授的新知识,更好地达到中学美术教育目标。
二、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在学校制度中,艺术是副业和边缘化的领域。因此,初中美术教学课程在以下领域的效果普遍不高。第一,学生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美术教学重视不够,仿佛美术教学只是几幅图画,学习效果并不重要,很少投资于艺术科学,学得不多,收获也不多。第二,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潜力,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较少,一些学校缺乏进行审美教育和举办活动的必要设施,导致艺术教育水平与现代教学水平不相称,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中学艺术教学的效果仍然很差,教师应积极制定提高学术课程效果的战略,以满足个别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新的学校标准。
三、故事教学法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沟通交流
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交流情境,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进行思考,通过研究材料的运用、结果展示,并在此过程之中得到一系列的体会,这样不仅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展示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创办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进行阐述,使得更多学生了解作品内容。例如,在苏少版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单位讨论互动探讨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互动,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二)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中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掌握不仅与自身的学习能力有关,而且与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需要和美术课堂教学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学会构建联想空间,通过融合美术知识精心编制故事,引发学生对美术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使其以更加轻松的状态学习美术知识。其次,要增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不少学生对美术课并不热衷,是因为部分美术教师为了顺利推进教学,大多是照本宣科或者采用直接灌输法进行授课,致使美术课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难以深入学习美术专业技能或赏析美术作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授课方式,结合生活经验和地方资源,提高故事教学法介入中学美术教育的效果,增加美术教育的趣味性。换言之,就是将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个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提出的观点和疑问,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解决他们在美术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赏析美术作品,更加自信地创作美术作品。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美术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快速地投人美术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问题作为导向,在教学开始之前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可以随意的发散思维,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掌握美术知识。在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容膝斋图》的欣赏 ,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播放古典音乐,结合音乐特有的情感色彩创设学教情境,使得学生融人山水画的意境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幅画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人山水画之中,提高教学效果。
(四)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首先,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强化对探究性教学创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美术教学观念。探究化创新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推进探究式教学创新的进程。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时,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校园景观的视觉效果的变化,培养学生养成不同角度、不同条件下的美学素养。其次,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科学地构建学习小组,关注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协作问题。实施探究式教学创新,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和掌握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状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不同特点,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与其说美术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不如说美术学习是一种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在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美术形式带来的心灵震撼,也可以深刻地体会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深化美术对学生的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冰侠,张卓鹏.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58-60.
[2]阿库依迪.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探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05-506.
[3]杨瑜.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72.
[4]丁莉.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05.
[5]包雅楠.故事教学法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华鸣亚,1975年6月,女,江苏无锡,大学本科,中学一级,从事中学美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