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路向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吕曼
[导读]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通过引进、内化和改革各种教学方式来提升人的文化水平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但是它同时也有着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吕曼
        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
        摘要: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通过引进、内化和改革各种教学方式来提升人的文化水平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但是它同时也有着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我们可以看出,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当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人本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路向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代化;人本理念;路向探析
        想要提升高等教育的竞争力,那么持续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势在必行。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一大方略,国家方面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已经将其列入国家议程。但我国有关高等教育现代化方面的研究还十分稀缺,尤其是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遵循规律的人本理念,人们在进行高等教育现代化路向探析的时候有关此理念的研究少之甚少,基于此,本文将对人本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路向进行详细探究分析。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定位
        高等教育系统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它会受到各界多项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对它的发展趋势与方向造成影响。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遵循内外部基本规律,其中外部规律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因素,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和它们相互适应,而这内部规律指的就是人,高等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也正是如此,高等教育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市场化受制于内外部基本规律。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人本化发展路线
        在传统教育理念当中,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高等教育就是用来将一些专业技能和晦涩难懂的知识传递给一代一代人的,所以他们在进行高等教育的时候,都会着眼于硬件建设和刚性需求,忽视了接受这些技能和知识的学生信念感的建立。但是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势必也应当是发展的主要目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依仗于教学相长,学生与教师这两个主体都十分重要,应当是旗鼓相当的主体,任何一方都不该被压制和忽视。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应当把眼光也放在一些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上面,比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这些,像是遇到今年新冠这样的突发性传染疾病的时候,这些新兴的课堂模式就派上用场了,而在平日里,这些也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高等教育实践走向更高的水平。而软件现代化则是指高校应当建立一套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制度体系,应当在这之中凸显出人本理念与精神,多多关注高校师生的精神世界与需求,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具有人性化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三、将人本理念渗入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方式
        进入新时代以后,高等教育在谋求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面,既要扩大教育的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诉求,又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供给质量。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国内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由原来的“能上大学”转变成为“上好的大学”,这昭示着当前大众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愈发重视,但是当前我们依然没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却并不是一个教育强国,在进行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的时候,还未能将掣肘问题解决。


        (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
        所以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在进行协调的时候,需要注重整体与局部的问题,首先在局部层面,高校应当懂得审时度势,根据当前社会和行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育,努力提升师资力量、优化学科与课程结构,注重实践培训,通过多种手段来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在整体层面,国家需要做好总规划师工作,对全国高校进行层次划分,协调好各区域高校的分工合作工作。
        (二)结合实际出发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兼具社会性与复杂性的系统,我们在发展的时候必须结合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这样容易使得教育和国家脱节。人本理念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部规律,要求着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增强对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视,尊重高深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基本规律,才能将高等教育发展好,真正地实现人的现代化。
        (三)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
        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还是从眼前功利角度出发,忽略了人本理念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对知识的培养也都体现在实用价值.上,?使学校出现重知识轻人文、重智力轻道德的现象,这与教书育人的功能大相径庭。
        硬化的制度所造成的,因此,建立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管理制度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者制定相关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建立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使教育脱离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要想真正实现人性化管理,在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时应去除行政化管理的弊端,建立“民主管理、学生参与、党委领导”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由以前的支配型向现代的服务型转变。要建立自由的人性化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以吏为师”“学在官府”的传统思想,使得学校的管理制度越来越像政府,学校的管理人员也越来越像官员,不按照人才成长、教育规律办事,用行政的思维解决高等教育管理的问题。“行政化”使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缺失,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功能的发挥和精神的传承。因此,要使学校教育管理符合人性化的发展,就要去除官本位思想,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结束语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之路有着后发外生的特点,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借鉴和学习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教学制度和理念,再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进行改革与创新。但我们也同时可以发现,我国对于世界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理也有着巨大的贡献,因为我国在发展高等教育的时候,始终将人本理念铭记于心,坚持立德树人,将人的现代性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成功与否的衡量指标。人本理念为我国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点明了方向,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注重教学相长,凸显出学生在高等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将硬件与软件条件两手都抓,为师生创建出一个更具人性的工作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阳,李彩艳.再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8):110-117.
        [2]黄炳超.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新文科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8):3-6.
        [3]舒永久,李林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逻辑、困境及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06):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