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逻辑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大数据下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吕婷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
        吕婷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逻辑思维能力作为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为今后数学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关键字:素质教育、综合能力、逻辑思维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逻辑思维需要经过科学的思考、观察、论证等过程,它不仅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技能,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同时拥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在各项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由此看来,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学生逻辑思维障碍的主要因素分析
        (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具有推理性的问题较少。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节奏紧凑,很多教师更关注一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非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不是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这就导致很多数学教师在备课时, 设计问题时更偏向于教学目标, 而非学生思维发展需要。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以推理为前提,从因到果,从未知到已知,引导学生步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最后解决问题。
        (2)教学方式保守。
        初中数学教学大多以问题为线索,串联整个课堂,教师多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模式的确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但还不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灵性和开放性。 我们不但要设计问题,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更应该设计多样化问题、多层次化问题,尤其要注重问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此才能让学生思维更加发散,更灵活。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情绪走进课堂,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初中生拥有丰富的情感 ,大胆地问、说,才能诱发出创新意识。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使一堂数学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而且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再次,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动画、图片、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抽象内容,以动感十足的数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以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美,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元素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推动多媒体屏幕前的黑板让学生们观察上下边框的位置变化,结合生活实际演示可以加大数学知识的亲和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上下边框是同时运动的,并且两条边框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教师借助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们对平行线有了粗致的理解。由于例子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学生会萌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兴趣的推动下,后续教学活动便可顺利开展。学生们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逻辑思考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基本思维训练,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首先应该重视逻辑思维对数学教学的作用,然后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方案。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找寻解决这些问题答案的能力,整个思维过程也就是发散性思维,但它并非是一项非常严格的思维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收敛性思维教学而非发散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大力推荐教师采用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
        2、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分析和类比等方法,抽取出数量关系,并概括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迁移转化的思想,还能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教学时,可以使用抽象和具象巧妙转换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教学内容。将抽象概念转变为具象概念,让学生亲眼看到,那么他们就能够清晰的明白内角和公式的原理,从而深深的将这个概念记在心里,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为己所用。
        3、推理能力的培养。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都是以推理能力作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出正确引导,将推理作为思维的核心内容。
        比如以《对称轴》为教学案例,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对称轴的教学知识,可以通过在班级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法,为同学们更好地讲解对称轴的观念,随后老师再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言语进行对称轴知识的叙述。通过叙述,老师可以查看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逻辑能力得到最基础的训练,进而为同学们今后的逻辑思维学习奠定更好的根基。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老师通过对学生培养基础的思维训练,让同学们的思维逻辑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教学中也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专心听讲的习惯;2、认真阅读的习惯;3、质疑问难的习惯;4、准确表达的习惯;5、合作学习的习惯;6、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7、反思改错的习惯;8、及时复习的习惯。以上所说的这八点习惯与学习习惯关系密切,应该注意培养,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要注意保持,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问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时,老师又将一个看似熟悉但又不同的问题放在他们的面前。由于刚才的成功他们不会放弃眼前的问题主动探究。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透视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在例题解答之后,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为学生长久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冷木 . 初中数学教育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9-60.
        [2]丁娟 . 探析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6):132.
        [3]  何宏武.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45-46.
        [4]  唐永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