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上饶市广丰区供电分公司 江西省上饶市 334600
摘要:线损率是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它的大小可以表示出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线损率也是国家贯彻节能方针,考核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1]。而低压台区线损在电力系统的损耗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影响用户的用电质量,同时给供电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且电力行业公司化运营机制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加强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供电所;低压台区;精益化管理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一体化电量系统中每月对系统内所有供电所的台区在线监测率进行百强供电所排名,对基层供电所的台区同期线损管理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直接反应了各供电所精益化管理水平高低。因此树立“管专业必须管线损”的理念,突破降损瓶颈,扩展降损空间,提高降损效益已经成为基层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影响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的因素
线损率是一个综合性核心经济技术指标,而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率则充分体现了供电所的管理水平。影响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率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技术与管理2方面。
1.技术因素
存在农村配网网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农网改造未覆盖的部分台区位于偏远山区,用户分布较为分散,整体负荷小,这种配网布局存在供电半径过长、架空线路导线半径过小、绝缘老化等问题,此时若负荷集中于线路末端(山区存在养殖大户),则会进一步增大线路损耗。
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偏小以及无功补偿装置投运率不足,造成功率因数偏低,从而增大无功损耗。
台区三相负荷分布不平衡。三相负荷越不平衡则低压台区线损率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用户用电量猛增,农村小作坊企业也不断增加,造成低压农网冲击性负荷不断增加,加之农网最初的设计规划布局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
计量装置老化、故障。公变终端故障、穿挂式计量箱内二次回路接线老化、接触不良、用户电能表故障(停走、快走、慢走、飞走、时钟异常、电池欠压、接线端子烧毁)等计量设备故障引起的供售电量与实际不符,造成线损率异常。
2.管理因素
营销业务流程的影响。营销系统内用户新装、销户流程结束归档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为采集系统)内对应采集点若不同步新增、删除便会引起该台区日售电量与实际不符。跨台区移表流程归档结束后,若当天营销系统未及时与低压GIS系统进行数据同步就会引起关联的2个台区出现线损“1正1负”的异常情况。
低压用户采集失败。低压台区线损通过电量采集数据进行计算,管线损必须管采集。目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采集系统对日冻结电量采集失败的低压用户根据近期用电量进行估算处理,若当日电量较往常发生较大变化,则会造成线损率产生较大的波动。
光伏用户接入。若该台区存在光伏用户接入,而公变终端任务中的7号任务“反向有功(总)”未及时投入,则可能造成台区日售电量少计光伏用户给公变关口倒送的电量,从而引起该台区高损。
用户窃电的影响。根据之前查处的用户窃电案例,低压台区用户窃电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是农村基建施工、举办活动等绕越表计窃电,这种临时窃电行为具有窃电时间、地点不固定等特点。
而目前虽然采集系统中的抄表数据是实时的,但是采集系统和1天化电量系统中的线损数据比对为T–2,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当线损管控人员通过系统分析去现场排查时,往往窃电痕迹已经消除,无法找到责任人进行处理;二是居民用户或低压非居用户长期通过绕越表计、短接进出火线等方式进行窃电,这类窃电用户通常具有表计安装在居民围墙内、窃电手法隐蔽、系统内分析排查困难等特点,以致于较长时间内无法精确锁定窃电用户,造成台区长期高损无法消除。
微量用电设备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村中都安装有广电光节点、功率放大器、监控探头等设备,但是部分设备属于无表用电,这对小电量台区线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供电所缺少线损管理专业人才,优秀经验难以得到分享,反窃电技术设备落后等。
二、低压台区同期线损治理措施
1.技术措施
加速农网改造,优化配网网架结构。对供电半径过长、架空线路线径过小的台区制定合理的农网升级改造计划,尤其是搭乘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这辆高速列车加速农网改造,采用切割末端低压用户至邻近台区、分设配变、更换架空线路等方式减小台区线损。新分设的台区要做好中长期规划,配变要安装在负荷较为集中的地方。
增设低压无功补偿电容器。针对功率因数较低的台区进行合理无功补偿,从而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电压质量,进而减少电能损耗。
根据线路首末端电压判断三相负荷是否平衡,针对三相不平衡情况比较严重的台区制定线路负荷调整计划,通过用户落火线相位调整、原大负荷单相用户通过增容安装三相表、安装三相平衡自动调整装置等方式减小三相负荷不平衡。
合理安排计量装置的轮换计划,每年都要对年久的计量采集装置进行轮换,包括公变终端、集中器、无线采集器、载波采集器、智能电表、JP柜等。同时对于采集系统内监测到的采集、计量异常工单要及时处理,每张工单尽量控制在2天内处理完毕,尽可能降低由于采集和计量异常导致的台区线损异常概率。
2.管理措施
安排专人对每日营销流程进行管控。当台区“户—变”关系发生变化时,及时同步营销系统和采集系统的用户采集点,并对低压GIS进行维护,确保低压用户电源、采集点信息准确无误。
加强低压采集运维管控。加强采集运维人员技术培训,制定采集失败“今日事,今日毕”制度,当日对采集失败的公变和低压用户进行原因分析和现场运维,以确保当日恢复日冻结电量的采集,对于3天及以上采集失败未恢复的进行绩效考核。
确保所有有光伏用户接入的公变终端投入7号任务,尤其是终端故障更换后,必须重投任务并召测该任务的当前投运状态,以确保该任务投运成功。
目前可以通过监测采集系统以及一体化电量系统发现部门窃电行为,但针对以上提到的两种比较随机、隐蔽的窃电行为还是较难发现。对此一是建议推广应用透明表箱盖的表箱,组织周期性用电稽查以及临时窃电排查,检查时无需通过拆除铅封拧开螺丝检查用户接线,可以极大提高检查效率。二是试点应用台区末端感知终端,该设备可以进一步减小排查范围,此外通过该设备采集的抄表数据可以对台区线损进行实时监控,以改善目前线损数据的滞后性。
告知广电光节点、功率放大器、监控探头等设备的责任单位其设备用电必须经过表计,同时台区经理在线路巡视过程中要加大对这些设备接线情况的排查力度,对发现的窃电行为及时进行处罚。
建立365个工作日机制,线损管理是一项每天必做的工作,必须确保节假日都要有专人值守,监控线损率,及时对线损异常台区进行原因分析并处理,形成3天异常必消除的闭环机制,这样才能大幅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晖.低压台区线损影响因素及降损措施[J].科技传播,2012,4(15):103-104.
[2]茅晓蕾,陈冠.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供用电,2010,27(6):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