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史坤 田美森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与以往的混凝土现浇式建筑在施工技术、工艺上有着较多的差异,传统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难以完全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与以往的混凝土现浇式建筑在施工技术、工艺上有着较多的差异,传统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难以完全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BIM 技术作为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把BIM 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研究中,探索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BIM;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
        引言
        通过BIM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深化设计、模拟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消除设计偏差的问题,促进现场施工效率的提升,还能够防止存在严重构件偏差的情况,使得现场施工更的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也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效益的提升,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1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中BIM技术应用价值
        与传统的管理技术对比分析,BIM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有着非常高的优势,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能够实现我国建筑领域的信息化转变,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在该环节中,我国BIM技术在逐步发展和进步,应用到装配式建筑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水平,实现全面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目前我国建筑主流,其有着非常高的结构性,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实际施工中,应用BIM技术来开展安全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而可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但是从实践应用角度出发,因为项目管理水平低、技术应用不熟练、信息传递不足等问题的存在,还存在设计信息偏差的情况,导致BIM技术的应用效果难以充分发挥。从这个角度出发,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安全管理应该落实到法律中,更好地应用BIM技术来实现三维模型的转换,可以更好地消除设计偏差,加大力度开展安全管理,能够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够避免在施工中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问题,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总体建筑水平,推动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BIM 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基于BIM的施工安全信息处理
        要创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安全信息模型,进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信息和施工现场安全文件信息的编码处理。还要进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处理,如可模型化的模型信息、可参数化的属性信息、外部链接信息等。同时,要结合项目安全信息构建BIM 基础模型,采用BIM 技术相关软件进行核心建模、施工场地布置、碰撞检测、施工模拟及漫游、安全应急疏散模拟,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提高BIM 安全信息模型的精细度。另外,还要构建安全设施族库,通过二次设计的方式将参数化信息纳入安全设施族,进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模型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并实现施工现场安全信息的有效集成。
        2.2基于BIM 的施工安全管理应用模块设计与应用
        其一,基于BIM 的施工场地布置。要创建BIM 场地布置模型,合理规划施工场地交通路线、机械设备停放及行进方式、预制构件堆放及运输、临时设施等,进行施工场地布置的动态漫游模拟,准确表达施工时间和空间的需求,避免施工时间与空间的冲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其二,基于BIM 的施工方案优化。采用BIM 进行预制构件生产设计图纸的深化设计和优化,进行预制构件施工过程的模拟和方案优选,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其三,基于BIM 的安全教育培训。

要以BIM 安全信息模型和VR 技术为依托,构建基于BIM 的安全教育培训平台,利用VR 技术创建逼真的三维施工场景,通过三维漫游、安全知识可视化增强员工的“安全体验式”观念。其四,基于BIM 的安全应急疏散。可以利用BIM 安全信息模型进行虚拟场景的建筑表达,实现可视化的应急疏散模拟,设置应急疏散模拟参数、疏散区域和疏散路径,确定优化的安全应急疏散方案。
        2.3施工模拟应用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进行施工环节,BIM技术的应用是根据工程的结构来进行相应技术参数的设定,可视化模拟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设计存在的缺陷,确保现场安全管理不会出现纰漏,然后才能组织开展各项施工。在计算机软件中能够直接导入现场模型和Revit模型可以完成现场的动态模拟和分析,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还未实施前就能够进行现场实际情况的模拟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施工问题和安全问题,及时处理设计方案中所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使得现场施工更加顺利地进行。利用BIM技术的模拟功能,可以充分地了解各个施工阶段中的实际运行状态,以更好地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可以使得现场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逐步开展进行,做好施工进度的规划和控制,不会出现专业不协调的情况存在,也能够避免现场安全管理失效的情况,为工程的稳定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全面开展BIM技术有效地应用,可以进行现场模拟,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制定出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人员的演练,且按照要求进行技术和安全的交底,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知识有着充分地理解,能够有序地开展各项施工工作,防止存在质量、安全等问题,提高施工速度,促进综合效益的提升。
        2.4施工平面布置优化
        装配式建筑平面布置内容需要考虑拟建建筑物位置、起重机械停放位置和作用区、其他施工机械停放和行进路线图、预制构件堆场、材料堆场、加工作业棚等。其场地布置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更需要合理布局和规划,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之间冲突、机械对人员冲撞伤害、机械停放位置不合理导致边坡失稳塌方等安全事故。利用BIM 技术可以建立三维场布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平面二维模型,施工现场环境更加可视化,便于项目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施工现场情况。三维场布模型也可以及时调整动态,合理规划不同阶段施工机械的位置和行动路线,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装配式建筑施工吊装作业需要多台塔吊同时运行,塔吊的安装位置和作用区域规划相对较为复杂。塔吊安全管理主要是明确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塔吊的规划位置和回转半径,确保塔吊运行过程中塔吊之间、塔吊和建筑结构之间的安全距离。在施工过程中还能够根据施工进度和塔吊爬升高度实时进行碰撞检测,明确塔吊的活动范围并制订持续推进的塔吊安全管理计划,及时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沟通,降低安全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明晰BIM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存在的风险及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基于BIM 信息化技术构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从施工安全信息管理、应用模块、安全管理保障方面持续改进和优化。后续还要聚焦安全监测系统与BIM 安全信息模型的整合,从安全防护管理和设备运行管理的角度进行改进和优化,全方位实现BIM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磊.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若干要点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21.
        [2]李美娟.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危险分析与安全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6):124.
        [3]周宏伟.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124-125.
        [4]牛艳,吴婷婷.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研究[J].中华建设,2019(06):44-45.
        [5]刘欢. 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