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呼唤回归本真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杨九霞
[导读]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杨九霞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五中学
【摘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字】基础教育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课堂目标  课堂教学的形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246-01

        这改革、那改革,新理念、旧理念,如果小学六年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不会表达,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语文就是语文,有其本身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小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能力,懂得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上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不管涉及到什么领域,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它的本质应该不变。近年来,在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日新月异,阅读教学现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欣赏过后,不少教师会有这样的疑问:“这还是语文教学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凭借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怎样才能品出味呢?我以为主要要做到三点:
        一、固本强“基”,让语文课堂蕴藏平实美
        语文课堂我们提倡固本强“基”,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决定的。语文课程应该以“语”为本,排除虚脱与浮躁,摒放混乱与偏颇,应实打实地在语文基础上下工夫,让“固本强基”成为课堂教学的
        生命支柱,扎扎实实地教好语文,让语文课堂蕴藏平实美。
        1、简单而合理地训练。《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很少提及“训练”一词,而代为改之“感悟、体验”,是不是因为这样,“训练”就从此退出语文课堂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什么是训练呢?为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可想而知,训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啊
        2、紧扣依托文本。现今课堂,为了摆脱“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的罪名,导致部分教师望文生畏,甚至束之高阁,文本在多媒体的轮番轰炸、多种情景的重叠中架空。本色的语文课堂需要呼唤以文本为基准,以开掘内涵为效用的环环相扣的教学。只有善于从文本的句子中发现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目标集中,任务单一,一步一个脚印,强根溯源、奠基固本。



        二、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美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崔峦老师也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色语文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简明扼要。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预设教与学所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或者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是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航行灯”,目标定的是否科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目标定过多或过高,面面俱到,就会无法实现;倘若目标制订过低或过少,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是课标规定要达到的要求。
        2.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完成语文任务,语文课必须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有“语文味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课堂目标。
        3、教学内容简约精练。“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课堂可以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等联系在一起。为此,在课堂操作中,决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等要素,找准切入点,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统领整个课堂教学。我们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分清哪些是重点教学内容、哪些该略略带过,哪些该“蜻蜓点水”等!
        三、褪尽浮华,让语文课堂沐浴“原生态”美
        陶行之先生说得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是重要的育人地带,没有真实的课堂,如何培养“求真”之人呢?因此,我们认为,本色语文课堂首先必须要“真”,我们的课堂首要追求的是:反朴归“真”。
        1、少一些串讲串问,多一些积累品味。多年来,我们的老师已经习惯了用提问和分析来驾驭课堂和学生,似乎 不提问学生就不会读书。崔峦老师就曾多次指出,阅读教学的怪病就是“读书少,感悟少,提问多,分析多。”尽管新课标颁布以来,这种现状有所改变,但是串讲串问仍然是目前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治的一个顽疾。
        2、 少一些空泛表演,多一些扎实训练。新课标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了把语文课上成“体验的课”,很多教师挖空心思让学生去说感受,谈体验,因此多媒体演示、角色表演成为时下课堂教学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巧妙借助多媒体和课堂表演加深学生的体验,这当然没错,但是使用过多过滥只会冲淡课堂的语文味,同时也不能因为一味追求体验而忽略了必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中,不要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形式热闹,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进入了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品词、品句、品读,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形式上的演、说成为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儿”的手段,让富有禅机的语文教学的“三字经”在教学中凸显出来,让语文味儿更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