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高耸
[导读] 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和其解决策略,为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的设计和优化提供资料参考。

高耸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和其解决策略,为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的设计和优化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偏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02-01

        实验是化学科目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化学科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素质教育和高考的双重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和教学目标存在着比较大的偏差,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影响了学生高考中化学科目的发挥。想要实现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首先要明确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的解决策略。
        1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1.1实验条件有限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实验教学,是化学科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必修内容不同,实验内容部分的教学更偏重操作性和实践性,因而其教学对实验场所、实验器具、药品、设备、时间等都有具体的要求。但由于高中阶段各科目学习任务量比较大,在教学时间上给予实验教学的就不够充裕。除此之外,很多高中还存在着实验室条件差、设备老旧、药品不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还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危险性加大,影响了老师的正常授课。由于场地、设备和教学时长的限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来弥补场地、设备、药品的不足,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小组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实验中得过且过,并没有得到操作技能的训练。除此以外,由于实验室安保措施和环境不足,很多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多采用观察实验的方式,这无异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必修部分实验内容的教学质量。
        1.2实验次数不足
        虽然必修部分的化学实验都是经过理论和实践验证的,比较系统、安全的实验,但由于部分实验对操作技术有一定要求,很多学生仍然无法一次完成实验。但授课时量、设备、药品量等影响,教师和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课下实验的机会。这导致学生的实验次数仅限于课堂,尽管在课堂实验中没弄懂、没学会也没有机会再进行二次实验或多次试验。学生想要完成学习任务,只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观看实验视频来弥补,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违反了化学实验教学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本质。
        1.3教学方法落后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高中化学实验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标。虽然新课标对这一教学要求进行了强制性要求,但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我国高考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仍然偏重理论教学,而将实验教学放在辅助地位。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师忽略了对实操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影响了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2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2.1加大硬件设施资金投入量
        想要提高高中必修模块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完善、安全的实验环境和条件。这就要求学校能够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素质养成的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建设更为专业、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并配备齐全的设备和药品。只有建设好实验室,保证药品的充足,才能让教师在实验课开展中放开手脚,才能为学生提供课后实验和探究的机会。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化学实验课时量的偏重力度,做好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比重设计,保证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有充足的课时,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同时,完成对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拓展任务。
        2.2合理的规划实验时间
        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中,化学实验课课时量少,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困难之一。想要获得充足的实验时间,对于繁重的高中科目教学来说是不现实的。为了弥补实验时间不足的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的安排实验时间。在传统的高中实验课教学中,多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验操作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无益的。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教师一定要做好化学实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配比。对于理论较难掌握的内容,可以偏重理论教学多些,通过理论结合实验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对于理论知识较简单的内容,则可以以实验教学为主,在实验中穿插理论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2.3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改进,关键就是实现理论联系实践。为了最大化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实验教学微课资源,来作为学生课前复习和课后复习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学习资料。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需要将之视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获得较具体科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案。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虽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相信通过完善实验室硬件条件、提高实操课时量、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必然能够极大的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则南.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实验教学功能及其定位的分析[J].福建教育:中学版,2012(10):57-59.
[2]吴娜.《化学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J].中学时代,2013(23):123.
[3]周平.例说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在边疆地区有效实施的若干策略[J].化学教育,2014,35(5):17-19.
[4]罗世翠,李铜.例议必修模块化学实验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10):34-35.
[5]王印霞,李世坤.高中化学新刘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J].高中数理化,2011(16):62-63.
[6]沈美娟.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查[J].化学教学,2015(10):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