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李英俐
[导读] 在现代教学当中,很多全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到了教学当中。小学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打好基础可以让学生以后的学习更快速更高效。
        李英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铁岭小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在现代教学当中,很多全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到了教学当中。小学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打好基础可以让学生以后的学习更快速更高效。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懂得利用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运用分析
        引言
        生活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对文化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教师创设出生活情境教学情境,将生活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构建出实际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真实感受,强化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的重要作用
        (一)增加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生活情境教学新模式,以真实教学情境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有助于增加理论文化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学好文化知识的思想理念,转变成掌握实际解题技巧的思想理念,建立起生活情境应用意识,思考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领域,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的重要方法,真正懂得何为数学,懂得如何处理生活情境数学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对数学文化的掌握与理解,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思考数学文化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自我的理解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见解,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生活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性发展,不再局限和固定他们的思想,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勇于创新,发散自我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创新应用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教师教学态度差。有不少教师只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教案的编写,而忽视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数学教学并没有取得很明显的进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跟效果,无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位置。新课程的改革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实际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学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造成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被动。这种情况会造成教学内容枯燥,还会使学生感到无聊,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倦怠。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
        (一)将生活变成数学抽象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很容易理解,但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小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直白,对于数学不懂得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生活结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老师讲解到“小数点加减法”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应当对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3.52+0.5这个问题,教师如果直接讲小数加减法应当对应位置与对应位置进行加减,可能对学生的印象不深,但是,如果老师换一个说法,变成一个同学去商店买东西,用3元5角2分买了一个笔记本,又用5角钱买了个铅笔,问这个学生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转变,可以让学生瞬间理解小数点的含义,明白小数点的运算,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生活情景教学的课堂落实
        老师需要选择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生活情境给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例如,在进行基础数学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几颗糖果进行的生活情景游戏教学。教师首先拿出20颗糖果,分配给第一组学生5颗,再分配给第二组学生6颗,最后分给第三组学生7颗,然后让学生们对剩余的糖果数量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回答正确的小学生,教师将糖果作为奖励交给他们。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即学习到了知识,也获得了奖励,在长此以往的教学下,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三)结合信息技术,多锻炼多实践
        现在大多数课堂已经配备了信息化设备,比如投影仪等等。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面不再局限于课本,结合生活元素,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小学数学也需要一定的训练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锻炼个人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网下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条形统计图,比如年份、工资、人口等相关的信息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所学的知识来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在教导学生识图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作图,学会把生活实例问题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活跃大脑,摆脱固化思维。
        (四)不断促进学生体验,努力放大生活化教学效应
        由于精神发展的纪律,小学生们有着“追求欲望,追求新的、不断变化的、充满动力的”动机的动态表现,而不仅仅是这样,“孩子们的智力来源于指尖。“小学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数学教育,能够积极、多样地学习学生。它们不仅促进了“真理和实践方法及创新方法”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够不断提高“生物化学”的有效性。例如,钢笔带领学生穿过校园篮球场的四面,一些学生得出“矩形周长=周长+宽度+长度+宽度”;一些学生在发现“等长、等宽”后得出了“矩形周长=周长x 2 +宽度x 2”的结论。在笔试者的鼓励和共同商议后,“矩形周长=(长+宽)×2”的结论进一步细化。例如,当你教百分比的应用时,笔者扮演店主,小学生就是买家,需要在数学上购买八个折扣,将原价与折扣进行比较,并在自己的经验中认识到“折扣”的数学意义。总之,有法律法规。生活方式教学既有助于提高数学课程的质量和效益,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意识、实践和创造力。当你把它们看得很有价值并且保持一致时,你就会得到预期的结果。
        结语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改善当前数学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减少一些枯燥的专业名词的使用,让教学生活情境可以进一步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依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情境的数学教学情境,用生活的语言来诠释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徐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35-36.
        [2]王发瑞.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中华少年,2019,(30):79.
        [3]王帮隆.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上),2019,(09):123.
        [4]何有祥.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J].科技风,2019,(24):77.
        [5]刘雷声.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中华少年,2019,(26):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