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凤娥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邹岗镇中心小学 432917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实践与研究、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要求教师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的机会。那么,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有效融合
引言
数学学习受限于很多条条框框,某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在整理这些数学知识和内容的时候,老师需要去考虑呈现方式。现在学生也接触了很多的教学形式,老师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整合,能够将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呈现出来,那么信息技术的融入就是一个很好的呈现策略。本文意在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得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爱学、乐学。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课题时,我用电子白板逐一展示《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平均分4个、2个、1个桃子的画面,边展示边讲述,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鲜活的故事情境,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去观察、思考每次怎么分,分的结果怎样?从而一步步进入怎么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了解、认识分数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亲切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我教学“数学活动课”一节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超市购物的情境,要求同学们帮贝贝同学购买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大瓶装1.25L,售价5.6元,小瓶装500mL,售价3.5元。贝贝同学参加聚会,最少2L,请你设计一种最省钱的购物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购物方案。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小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和动画等功能,将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进而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借助视频复习长方形面积的公式以及推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只有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记住并学会和运用这个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呈现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照片、图形、图案等,让学生巩固复习,自行计算其面积,从而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利用信息技术轻松突破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还不足,对一些抽象的概念,以及一些晦涩的定律不容易吃透理解。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对学生难以掌握的重难点问题,借助信息技术,以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呈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融合的途径之一。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将前面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对比,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思考两者的联系,最后借助动画的效果来演示两者具体的转化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来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五、融入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合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数学思维,那么老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让整节课堂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自身的思想,并且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更高效的将课堂完成。而且小组合作可以很好的汇集学生的思想,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这节课的预习和学习任务全部分配给学生,并且老师可以让课代表帮助学生分配好小组,每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小组任务,都要在小组中有一定的职责。那么每个组的成员都必须安排一节课程的讲解,而且要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这样能够让内容更清晰的呈现在多媒体上,也让其他学生可以更理解这一组讲解的意思。这节课程老师就可以随机抽选一个小组,这一小组就需要准备好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的所有内容和相关的问题,不仅要准备好内容,还应该对相应的内容设置问题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其他小组的学生不能只是聆听这个小组的讲解,还要在小组讲解完成之后进行针对性的点评,要找到这个小组中讲解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老师需要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这一小组的讲解做一份知识的思维导图,并且在最后的时候将每个小组的思维导图展现在多媒体上,每个小组再派出一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讲述,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回顾这节课的知识,也能够提高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注意力。
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是当代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的需求,是当代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不断去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探寻研究结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7-48.
[2]李妙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192-197.
[3]刘晓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2):381-38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