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分层练习    ——浅谈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  牟进
[导读] 学生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一种群体性教育

        牟进
        (重庆市万州区普子中心小学,重庆 404000)
        摘要:学生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一种群体性教育,它具有统一的特性,即无法专注到每一个人,而学生则是一个个个体,他们的生活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现象在数学这门重思维的学科中学习时尤为明显。而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要针对每个人的特性来进行教育,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得到最好的发展。
        关键词:分层练习;高年级;数学教学
        在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目标下,学校和教师肩负着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数学教育中教师依然以课堂统一教学,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难度去对待所有学生,使进度快的学生被迫减速,进度慢的学生跟不上,极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提出以下见解:
        一、教育目标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在升到六年级时,经过前五年的小学学习,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已经拉开了距离,这种差异性在经历时间越久后越明显,而且这种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会持续性的对后面的学习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而当前的教学改革就是要进行“个体化定制”的分层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与自身水平相符的教学,使自身的成长潜能得到激发,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效果,尽量拉近学生们的间隔。分层教学首要的就是教育目标的分层,教师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符合自身水平的最大的发展。
        例如,在当前的教学目标制定时,制定出基础目标、进阶目标、最高目标。在面对基础较差,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时,要求学生达到“掌握、了解基础定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的基础目标;在面对基础较好,能跟上当前学习进度的学生,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基础定义,并能进行灵活运用”的进阶目标;而当把班级里的少数的学习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其达到“能够举一反三,进行多种思路解题”的最高目标。
        二、课堂练习进行分层教学
        在进行课堂练习时,为了使不论是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自身的课堂练习,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更好的练习和进步,可以在课堂设置上进行分层设置。首先,问题由简及难、由浅及深,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集体活动的参与感和成功感来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进行小组互助的课堂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学生在与同学和伙伴这样的关系下学习不会感到压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在开始进行讲解题目先以题目2/7+2/7+2/7=6/7这一分式加法过渡到2/7*3=6/7这一分式乘法,通过一题多种解法,由简及难,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进行基础教学和例题讲解后,由学生自行组合进行课后练习题的评定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请教自己不懂得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以获得进步,也可以通过给别的同学讲解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获得自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优势互补,也培养了他们自己的合作经验和互助意识。


        三、课后练习进行分层练习
        在课堂结束后的课后练习中,为了照顾到不同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应该进行分层练习。将课后作业分成1组、2组和3组。1组中的题目是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基础题目,是课堂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完成后的题目,所以学生都要做到;2组题目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这组题目需要学生经过思考和一定的努力才能掌握;而3组题目对数学能力要求高,是提供给班级里少数的学习技术好、学习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学生设立的,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得以更加深刻的学习数学。面对不同的学生,不是消灭差别,而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计划,鼓励每个学生的发展,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与潜力,使数学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学生们随着不断进步也可以挑战比自己以前水平更高的作业,以满足自身不断改变的学习需求。另外,在布置作业的种类上也要有所平衡,除了每天的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作业外,还要布置每日一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来出题,为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进行分层评价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上,教师不能只看结果,而是应该是动态的、结合的去看。而当既有一统性的教育环境遇上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学习水平来进行针对性教学方式设计。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既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和标准,又要关注到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注意到他们的学习水平的变化,又要敏锐的洞察到他们在这阶段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的变化。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看成绩说话,无视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努力,使他们在不公平的对待中丧失与教师交流的意愿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具体体现在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而评价则要基于对每个学生的评价都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上,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也好、施加压力也好的措施。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能够精准的抓到重点,以鼓励为主,着重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变化,并作出针对性的建议,使学生在得到外在激励的情况下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于有前进的方向,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的全面改革。通过在教学目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教师的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分层练习,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更符合自身水平的、主动积极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施一梅.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61.
        [2]孟玉梅.设计数学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J].教育观察,2020,9(19):130-131.
        [3]潘小琴.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初探[J].教育观察,2019,8(18):111+113.
        [4]刘蕊.“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讲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