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新时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陈泽娜
[导读]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引领和实践参考价值。
        陈泽娜
        揭阳华侨高级中学  

        【摘  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引领和实践参考价值。本文对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价值、基本策略和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贯彻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这一特定背景下新时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语文教学,作文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理解立德树人的内蕴和价值,理清其策略和要求,探索这一教学实践,才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寻找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也才能在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视阈下新时代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的价值解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因为作文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更是因为作文反映的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探究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是国际教育理念变革与发展的外在诉求。全球化时代对人才关键素质和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更加重视人才德性的发展。
        二是社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强调德性教育,“教书”和“育人”两者相提并重。“树人”先“立德”,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教育部将立德树人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将教育聚焦到培养德智兼顾的人才上;这都为语文学科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引领和理念指导。
        三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追求。2003年实验版新课标颁发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学时间已经更注重课堂互动、重视三维目标、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系统的教学研究,既能够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深化作文教学改革,寻求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丰富作文教学成果。
二、立德树人视阈下新时代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语文作文教学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为教学实践提供较为完整的依据。
        一是课程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学生学情、社会要求,最重要的还要依托学科特点。立德树人视阈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明确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总的指导性的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设计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二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生活与文本原则,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敏锐的感受力,从而促使作文情感更加真实充沛。

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看到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和思维、作文训练的不同阶段都是有差异的。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系统地考虑微观层面(教学)、中观层面(教材)、宏观层面(课程)等多层面的关系,构建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促使各部分的融合发展。
        三是课程实施要重视教学活动设计。所有的活动设计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注意“学”的过程的生成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从文体特征、写作目的、写作要求、修辞手法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指导,必要时还应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范文。
         三、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探讨
        通过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情况的转变,探讨其在注重教学设计的价值导向、提供核心素养的培养支架和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改革等方面的价值。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价值导向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的部分,强调了要坚持立德树人,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下,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原有教学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更加注重学科的整合和能力的融合,使教学设计在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同时,更加能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育设计还要注意改变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学习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和整合课堂教学,利用好本学校、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提供核心素养的培养支架
从根本上讲,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也是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层面的具体落实。从2015年起,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就逐步渗透核心素养,让各科课程分别承担起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任务。
具体地讲,“从语文教育对德性培养的角度来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看成是语文教育对个体言语德性、感性德性、理性德性以及自觉德性的培养”[[[] 邹花香, 邹钱华. 立德树人视域下语文四重德性构建及培养[J]. 语文建设, 2018, (1): 23. ]]。语文教育与德性形成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德性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汲取精华,语文教育能够促进德性的形成,这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也是一一对应的。即个体言语德性的养成(“语文的建构和运用”)是基础;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为代表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个体理性德性的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感性德性的培养;而“文化传承与理解”则体现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属于德性的最高状态,即自觉的德性。
         (三)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改革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作文作为一种主观性强的综合性能力测试,一直缺乏完全统一的量化标准。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应建立更加完整的高中作文评价体系,促进作文教学的螺旋式上升。一是实现多元化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小组(全班)评价、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作品朗读会、班级刊物、学校文学报等形式,确保作文在学生不断讨论和修改中得以延续。二是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不能忽略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三是评价标准要有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使用恰当的作文评价标准,以免过早地使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导致学生对自己作文水平的错误认知。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视阈下新时代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做出一定的调整,才能符合切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才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寻找到有效路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