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峰1 李鹏飞2 李文哲3 孔繁明通讯作者
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
摘要: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该疾病病毒变异性逐渐增强,产生了具有较高致病性的新变种病毒。目前医疗医学上针对抗流感病毒,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以及疫苗接种治疗,其中疫苗接种无法对老年患者、儿童等人群形成有效免疫,同时不能为机体提供持久防护,因此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研究展开分析。
关键词:抗流感病毒;药物
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状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情进展更快。患者除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外,多伴有高热(38°及以上)、头疼、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便会对抗病毒患者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抗流感病毒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血凝素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核蛋白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笔者将对各项药物的应用展开分析研究,为抗流感病毒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详情如下:
1.血凝素抑制剂
据笔者研究,血凝素抑制剂在抗流感病毒中可发挥两大功能,一可对宿主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进行识别与结合,使病毒黏附于细胞表面之上;二加速胞内体膜与病毒包膜的融合,使病毒得以释放[1]。而血凝素抑制剂则包括:阻止胞内体膜与病毒包膜的融合抑制剂以及组织病毒附在宿主细胞的抑制剂。
唾液酸类似物是一种九碳单糖族化合物,其类似物既是神经氨酸抑制剂,同时也可以是血凝素抑制剂,在子代病毒从细胞释放以及结合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抗病毒蛋白则可是宿主上皮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得到移除,使病毒的黏附得以有效抑制,其耐药性难以产生。核苷类似物虽然靶向于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以及血凝素,但其作用是通过阻断糖基化过程发挥出来的。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使宿主细胞表面唾液酸释放的新病毒得到有效水解,具有耐受性高、广谱有效的特点,其研究十分广泛。帕拉米未是一种具有亲脂侧链的衍生物,将其应用到感染患者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毒性小、耐受性好等优点,该药物可用于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在临床医学上采取注射方法来开展治疗。辛酸拉尼米韦作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R125489前药,在流感患者中可采用单次吸入法治疗,具有良好的活性特点[2]。
目前,该药物在日本已经上市,拉尼米韦与帕拉米韦相比,该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核蛋白抑制剂
核蛋白可与病毒RNA有效结合,通过与RNA的融合形成病毒核糖核蛋白,不断复制病毒遗传信息,在抗流感患者治疗中可充分发挥作用。苦参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是从苦参属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成分,通过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可获得更强的抗病毒性活性化合物。通过核蛋白抑制剂的应用,使患者不良症状得到充分改善,起到良好的预后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支持[3]。
4.RNA聚合酶抑制剂
流感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主要复制和转录细胞中病毒RNA,将其应用到抗流感病毒治疗中可起到有效的临床效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法匹拉韦属于嘌呤核酸类似物,该药物不会对宿主细胞DNA或RNA合成造成干扰,该药目前已在美国和日本完成III期临床试验。
5.核糖核蛋白出核抑制剂
核糖核蛋白出核抑制剂是一种新木脂素糖苷,将其应用到疾病治疗中可起到抑制乙型流感以及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该化合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研发前景良好。在临床治疗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况对治疗方案合理制定,确保患者不良症状得以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患病后应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等。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容易消化;注意通风和空气消毒;注意观察并发症。
6.其他药物治疗
除此以外,中药治疗也可在流感病毒中得到有效应用。例如:连花清瘟胶囊,该药物是由连翘、板蓝根、甘草、大黄、薄荷及金银花等植物成分构成,可起到清热解毒、宣泄肺热之功效,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双黄连颗粒,该药由连翘、黄岑、金银花组成,是抗病毒的著名针剂。麻杏石甘汤是抗病毒的经典方剂之一,由杏仁、麻黄、炙甘草、石膏成分组成,可起到抗病毒之效果,使流感病毒感染充分降低,阻止病毒的增值。热毒平由地黄、板蓝根、黄岑、麦冬、金银黄等成分组成,可应用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通过该药物可释放炎症因子,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5]。
与西医药物治疗,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且适应性相对更广,价格相对低廉。目前,中药抗流感病毒药物得到了大力研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抗病毒药物选择中,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确保患者临床效果的提升[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分别对抗流感病毒相关药物的应用展开了研究,新型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耐药性也是科学家不断研发的目的。本文分别对西药治疗以及中药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近年来新型化合物抗病毒谱相对更广,随着人类对流感病毒的深入认知,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新型抗病毒药物种类逐渐增多,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7]。
参考文献
1]杨菁华,郑清阁,张晓晨,容蓉,杨勇.中药在呼吸道黏膜抗流感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03):375-381.
[2]俞蕴嘉,张洋,王伟.靶向病毒核糖核蛋白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19,38(03):87-94.
[3]黄婉怡. 臭灵丹黄酮类和挥发油成分抗流感病毒及抗炎的药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4]罗小琴,吴德峰.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5,36(03):86-90.
[5]许寅,孟现民,张永信,董平.不同作用机制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4,35(21):58-60+70.
[6]陈卓. 唾液和血清中抗流感病毒保护性蛋白质的筛选及鉴定[D].西北大学,2013.
[7]田连起. 大青龙汤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解热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