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0例的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谢冬梅
[导读]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0例的影像学特征及预后。

        谢冬梅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0例的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我院2015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10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超声影像学多表现为团块状的实性占位,CT平扫为等密度占位,增强扫描发现肿瘤内小片状强化,多数患者有心包积液、心包增厚的情况,术后放化疗的效果显著。结论: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可应用超声和心脏CT扫描技术诊断,手术治疗对病情治疗效果显著,术后进行适宜的放化疗可增强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影像学特征;预后
        目前,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多以肿瘤切除手术治疗,但一般预后欠佳。据相关文献报道,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中66-89%会发生肺转移。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关注,应用了许多检查手段,比如超声、CT等,关于该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总结性研究较少。本文收集了我院收治的10例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该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5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10例为对象,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3-52岁,平均(37.0±5.2)岁。纳入标准:(1)经心包穿刺液细胞学检查证实;(2)认知功能正常,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3)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未接受手术治疗;(2)经临床检查证实合并其他心脏疾病;(3)临床资料不完善且依从性欠佳。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胸痛、呕吐伴低热、咽痛、心律失常等,流涕伴低热的患者2例,3例患者有夜间无诱因干咳,2例患者疲倦且轻度乏力,3例患者有胸闷、气促的症状。
1.2方法
        ①用GE超声仪为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心脏房室的大小,了解肿瘤的部位及其大小、形态等,分析有无心包积液等情况。②为患者进行心脏CT增强扫描检查,用双源CT机对心脏扫描,注射典比乐,注射流速控制为每秒4.5ml,CT机的层厚设置为0.75mm,大约注射典比乐60-90ml,设置为阈值触发扫描模式。③依患者病情为其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采用HE染色,LsaSB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⑤对患者进行心肌冷停跳液灌注,切开心包,观察心脏情况,确定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将肿瘤切除,重建心房[1]。术后用适宜的方案进行化疗,本次10例患者均接受紫杉醇单药化疗,用药剂量为80mg/m2,在第1d和第8天以及第15d用药,常规治疗周期[2]。


2、结果
2.1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0例患者中7例患者可见心脏占位,有4例患者肿瘤在右心房,1例患者肿瘤在
右心耳,占位累及下腔静脉,1例患者肿瘤在右心室,1例患者肿瘤发生在右心房及右心室,表现为多发占位。3例患者在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后未发现明显的肿瘤组织,但2例患者表现为心包积液,3例患者均出现心包增厚的情况,1例患者具有缩窄性心包炎。
2.2心脏CT增强检查结果
        4例患者肿瘤组织在右心房,1例患者有下腔静脉被累及的情况,1例患者有房内壁表现为不规整,观察侧壁和前壁能发现片状无明显特征的强化影,表现为多发状,1例患者未发现明显的肿瘤组织,但心包积液显著。2例患者有心包积液,1例患者出现心包增厚。
2.3手术病理学特征与预后
        手术治疗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效果良好,能将肿瘤组织有效切除,但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其他辅助手术治疗,术后为患者适宜的放化疗作用显著,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
3、讨论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主要见横纹肌肉瘤和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多生长在右心房,表现为往心脏壁方向生长或者往心脏内突出,可并发心包积液、心律失常、三/二尖瓣孔阻塞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4]。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心脏超声影像学特点:10例患者肿瘤组织表现为形态不一,7例患者表现为团块状的实性占位,1例患者表现为条索状占位,1例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形状占位。1例患者肿瘤累及大血管,多为中等回声,少数表现为强回声、不均匀回声。
        心脏CT增强检查特点:①有7例患者CT平扫见等密度占位,2例患者为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发现肿瘤内具有小片状强化,1例患者表现为轻度强化。
         手术病理学特征与预后:手术治疗过程中见肿瘤为菜花状、椭球状,形状为不规则,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多附着在右心房,2例患者肿瘤组织突出右心房,其中1例侵入右心室,累及到全心脏。肿瘤切面表现为鱼肉样,质地不相同,有出血和坏死的情况[5]。
        综上所述,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多为组织形态不一、中等回声、等密度占位等,病理检查见菜花状、椭球状等,手术与放化疗结合的治疗效果明确,让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吕春艳, 孙瑞梅, 张丽林,等. 24例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分析[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6, 21(011):1027-1030.
[2] 孙洋, 王红月, 李莉,等.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000(0z1):25-26.
[3] 张永远, 王猛, 周志刚. 四例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影像表现及文献回顾[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 052(009):701-703.
[4] 姚丽锭, 张敏鸣, 王丽华.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影像表现二例[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5, 000(002):148-149.
[5] 韩冬艳, 李倩玉, 蒋虹伟, 等. 原发性肾脏血管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02):183-187.
[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