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杨泽宇1 李海欣★
[导读] 目的:分析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杨泽宇1  李海欣★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为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脊柱内窥镜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基本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脊柱内窥镜治疗,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指标与明显优化,且整体治疗效果更佳,临床价值更高。
        关键词:脊柱内窥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脊柱内窥镜治疗方法是利用微侵袭技术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目前主要应用于腰椎管狭窄减压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等手术中,临床效果较好。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年龄和身体等因素的影响,治疗难度偏高,故而将脊柱内窥镜应用于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且笔者将我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际应用效果,具体内容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42:26,年龄在66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70.1±1.6)岁,病程在2个月~15年,平均(36.9±10.4)个月。中央型突出患者有20例,旁侧以及旁侧中央型突出患者48例;单节段突出患者有51例,多节段突出患者有17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44例,合并黄韧带肥厚、钙化、椎关节内聚以及增生等出现椎管狭窄的患者有24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为经椎间孔入路板减压值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进行 减压、止血等操作,根据患者状态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
        观察组患者采用脊柱内窥镜手术:术前进行拍片定位,采取硬膜外麻醉,患者俯卧位,且腹部垫空。导行针从病变间隙进入,探测到病变椎板下缘;建立切口后,移动到皮肤且建立工作通道。中央型突出中在后正中位置做切口,在皮肤左右两侧建立2个工作通道,长度约为1.6cm~2.0cm。神经根松懈度一般能够活动0.3cm~0.5cm为满意;使用电凝止血或是肾上腺素脑棉片进行压迫止血;神经根周围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1]。通常使用可吸收线皮进行内缝合,采用多孔减压、胶片引流条,且需要在24内拔除。术前、术后按照常规使用抗生素。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伴有椎小节内聚或是增生、钙化、黄韧带肥厚等症状,导致腰椎发生退行性病变,从而诱发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受到挤压。尤其是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水份减少、椎间盘变性、胶原纤维减少等原因,导致其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高度下降等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小关节摩擦力增加、压力增加、小关节囊松弛肥厚、中央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等增长,治疗难度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在实现神经根减压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脊柱力学方面的稳定性。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神经根彻底减压的治疗效果,但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康复较慢,且存在腰椎稳定性较差等不足[2]。基于此,保护好脊柱旁血运和神经,微创外科手术方法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等创伤小的手术方法,并且不会对患者的脊柱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但是此类手术只能摘除椎间盘,无法对神经根实施减压,如果患者合并侧隐窝狭窄则不适合使用该此类方法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低于传统开放式手术。因此,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等类型的手术在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脊柱内窥镜治疗是以传统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作为基础,使用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其本质可以理解为“直视下微开窗”手术方法。从理论上来看,脊柱内窥镜手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同样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而脊柱内窥镜治疗方法是将内窥镜与传统手术间结合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其摄像系统能够进行上下调节,并且能够在360°范围内旋转,清晰的将手术视野显示在监视器上,配合使用与之配套的器械,整个手术不会受到位置深、空间小等因素限制[3]。同时,观察到的图像能够被放大数十倍,充分且清楚的暴露硬脊膜囊、神经根管、神经根结构以及椎间盘,便于彻底对神经根管实施检验;并且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配有录像系统,方便进行学术交流和作为教学资料使用。可见,脊柱内窥镜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有积极意义。但使用脊柱内窥镜手术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可以采取术前对病变间隙以及椎板间隙拍片的方式明确工作通道具体位置。此外,术中止血是手术的一个难点,这是由于在内窥镜辅助下进行手术,一个小的出血也会对手术操作产生影响。对此,可以采用术前停止使用消炎药物、止痛药物、与麻醉师配合对血压进行控制,在10.6kPa左右浮动为佳[4]。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基本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且效果较好的方法主要为脊柱内窥镜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将其积极应用在临床治疗中,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减轻手术治疗对老年患者造成的伤害,达到改善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庄怀铭,徐耿填,黄青.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06):506-508.
        [2]王道泽,陈晓钢,费昊东,王守国.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2019,45(05):461-463+428.
        [3]姜志强,张盾,李颖,沈健坚.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层螺旋CT成像及肌电图表现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3):115-118.
        [4]蔡鹏,孔清泉,宋跃明.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以臀部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06):673-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