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幼儿教育中情感及德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郑容
[导读] 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的上升,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在积极的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提高了他们情感和道德素养的关注度,想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更加的符合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情感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的加大了对其的教学力度,幼儿园也是如此。幼儿园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想要在课堂中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德

郑容   通江县文教示范幼儿园  四川  通江  6367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的上升,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在积极的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提高了他们情感和道德素养的关注度,想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更加的符合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情感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的加大了对其的教学力度,幼儿园也是如此。幼儿园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想要在课堂中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德,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实际的授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应该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感意识;德育培养;重要性;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12-01

        1引言
        幼儿园的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自制能力也非常的薄弱,所以,他们不能客观的判断事情的对错,也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对他们影响最深的就是老师,因此,幼儿园老师要想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德,就应该提高自己对其的重视程度,让孩子意识到这两项素质的重要性。本文对老师锻炼孩子情感和品德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同时对老师怎样培养孩子这两项素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幼儿园老师有所帮助。
        2幼儿教育中德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革命理想的树立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心理学家研究证明,2~7岁是一个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好奇,好模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这时候如果能经常地与别人友好相处,把自己的愿望与集
        体的要求结合起来,以后就容易形成集体主义思想;这个时候如果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生活中的一切,以后就会爱自己的祖国;这个时候如果能听从成人指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后就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这个时候如果不欺侮别人,从小帮助、关心别人,对人有礼貌,长大后就会热心为人民服务;这个这时候如果能善于把一件事做到底,以后就可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无数事实证明,人的各种道德品质无一不是在学前期萌发出来,并走向成熟的。



        3培养情感意识的有效方法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通过恰当的情感引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1)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通过情感教育保障幼儿德育教育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日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一日活动中。在喝水、吃饭的时候,教师可以强化幼儿的秩序性,让幼儿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和意识;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让幼儿礼貌用语,养成主动向他人打招呼的好习惯。(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借助现代化手段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一些游戏和故事中,使幼儿沉浸于故事情节中,同时有效启发幼儿的思维。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故事情节的播放,更加形象直观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4培养德育意识的有效方法
        4.1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合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责任。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果通过家庭教育来强化。因此,就要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教导幼儿要热爱小动物,在放学时将这一内容告知家长,通过家长来观察教学的效果,如果幼儿在家中做到了关爱小动物,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奖励;如没有做到,家长要进行指导。双方联合,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4.2创建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幼儿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更加利于幼儿的学习。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家庭的氛围至关重要。幼儿阶段,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重,父母在幼儿心中有着较高的权威,幼儿的行为是对家长的一种模仿和学习。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做好表率,让幼儿接受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的熏陶。
        结语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只有掌握做这件事情的技巧,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这件事情,这样不仅可以把事情办好,还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调查,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方式,那么不管付出多长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由此可知,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幼儿园老师就是如此,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和品德教育之前,应该对孩子进行详细的了解,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找到正确的授课方法,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情感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具身认知理论下的幼儿德育工作[J].瞿巧玲,冯海英,彭海燕.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2]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几点方法[J].段辉君.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01)
[3]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德育教育[J].孔梅.农场经济管理.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