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邹仕周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把信息技术也纳入到了教学内容中。
        龙川县黄石镇中心小学  广东河源  517323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把信息技术也纳入到了教学内容中。项目式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分组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得到解决。项目式学习非常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设置内容,也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本文主要是通过探究把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在探讨中不断改进和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项目式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是非常实用的一门技能,小学生提前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个新的尝试。在经过大量和长时间的教学中,教师们发现项目式学习对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帮助非常巨大,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同时也让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秩序更加的有序,教师在实践中更容易把控教学进度。项目式学习正是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依照共同的目标——项目,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想要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方法。
        一、项目式学习内涵
        一般来说,项目式学习教师通过分组进行,不同小组的小学生通过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需要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内容,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向,还应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条件后,在教师的指引下展开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的互动性非常强,这种互动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地在寻找问题的答案中探寻真相,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1]。
        二、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后,把相关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信息技术教师把教材内的知识点选取出来,重新编排,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增长。
        在项目式学习的应用中,受到信息技术课时过少,教师在授课中没有把信息技术知识串联起来,学生印象不深刻,经历一段时间后容易遗忘。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内完成信息技术作品,作品的制作的不够好,各个信息技术内容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掌握评价时,只能在期末的考试中展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不够牢固[2]。
        三、项目式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作用
        (一)符合新课标理念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注重应用的学科,教师在日常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也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项目式学习在信息技术的讲课中,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以项目为学习目的的。教师在设计项目的时候也是把项目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项目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知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3]。
        (二)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项目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论是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还是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全程中学生只有认真聆听,整个教学中缺乏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从此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

但是在将项目学习纳入信息技术教学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显著增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探究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非常容易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习惯对周边事物的探寻,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项目式学习在信息技术中的方法
        (一)多媒体运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前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放映的流程,让学生提前熟悉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这种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在课前也会自主去探索,把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中,以便于教师能够及时解答。
        例如,在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节是让学生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教师在教授这一节课时,可以在课前播放在网上查找到的各种类型的资料,可以多展示学生们喜欢的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驾驶展示黄河大面积被破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把收集缓和资料的流程通过幻灯片放映出来。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勾选不明白的地方,分成小组,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小组在讨论后还是有疑问的,最终由教师引导解答。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小组内掌握了上网查找资料的流程和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了信息收集的乐趣,进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意识。
        (二)加强实践,激发兴趣
        1、通过兴趣,增加学生地体验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把项目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通过较为简单的醒目,让学生可以依照教材内容自己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学习中向别人求教。
        例如,在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留住网上精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收集自己喜欢的资讯内容,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依照教材内容,实际操作,发现和对比自己和其他人谁收集到的信息效率更高,更有价值,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收藏自己喜欢的网址。这样,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彼此成长、进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受到激发,学生在这种良好的体验中会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
        2、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
        教师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设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尝试中积累失败的经验,让学生不要灰心,至少通过失败排除了一些无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剩下的自然就会是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面对,知难而上。
        例如,在五年级信息技术中,防范网络陷阱与计算机病毒教学里,教师为了加强引导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网吧的环境怎么样?(2)人们在网上都做什么?(3)为什么禁止未成年人在网吧逗留?(4)你们在本课中都有什么收获?教师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来主动寻找答案,让学生明白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都有哪些危害,帮助学生识别网络危害,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网络危害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绿色上网的环境。
        结束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围绕着信息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对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知识和现代社会结合起来,扩展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瑞华.论探究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大观周刊, 2011,000(029):6-7.
        [2]曹新跃.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3]包佃清,苏文.建构主义项目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9):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