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助推降本增效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王靖1 李赫2
[导读] 摘要: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BIM技术在应用阶段已经从起初的单纯3D建模阶段进入到5D成本阶段。

        1.身份证号:2201031993****2115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2.身份证号:2301211995****041X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BIM技术在应用阶段已经从起初的单纯3D建模阶段进入到5D成本阶段。BIM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对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地优化和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降低施工成本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BIM技术;降本增效;项目管理
        引言
        基于BIM技术的有利条件,强化项目成本管控,通过高效的管理方式来获取效益是施工企业经营之本。本文以基于BIM技术对降本增效的引领作用为基础,结合BIM技术对项目成本管控、实施内容的理解,提出了基于BIM技术强化项目成本管控的手段,实现项目成本严格管控的理念,以达到降本增效的根本目的,从而使项目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施工过程的数字化。
        1现状
        随着建筑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多数施工单位会以压缩利润空间的方式获得工程的施工许可权,这样的低价竞标方式使得大多该类施工项目即便仍处于施工状态,但是项目成本却处于无法盈利甚至是亏损状态。所以加强项目施工承包成本管控,探索新的管理技术以深入挖掘更好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施工单位的唯一出路。当前施工单位成本管控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体量大,工程形式复杂,资金情况复杂,施工材料的提量、采购和领用缺少准确的计划。施工材料包括主要建筑材料、辅助性材料、周转性材料等,其使用量对应的款项支出在工程项目成本中占据的比例非常大,现场施工材料采购、管理、领用不得当都会导致项目资金的流失,甚至影响工程的进度。
        (2)施工进度计划不完善,本质上是施工进度计划缺乏预见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度计划的编排是否合理有序决定了施工中各项工作是否能够使项目正常进展,既不造成窝工也不影响施工进度。传统的施工进度计划缺乏数据性的支撑,仅凭借着编写人员及参编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编排,出现材料不足、资金周转不畅或工期滞后时需进行二次修改,缺乏合理性和有效的执行力,这样的进度计划等同虚设。合理地安排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可以有效分析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租赁时间及期限,避免造成闲置或逾期现象。
        (3)项目管理缺乏创新,对新技术、新工艺或新理念接受慢、适应慢。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控通常是以项目创造的利润多少作为判断依据,局限地从成本的降低以及力求避免某种费用的产生来实现对成本管控,这样的成本管控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却很少从效益的角度看到成本,也很难从成本效益原则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决策,很难依靠已产生的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效益。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或新理念的推动,从扩大效益的角度分析,就是实现项目的降本增效,推动成本的控制。
        (4)工程数据量繁多且复杂,施工现场变更频繁。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因施工技术的局限性及使用功能等的改变而产生一定的施工或设计变更,与变更随之而来的是成本的变动,如何把控本应能避免的工程变更,以及怎样有效的做到变更后工程量的计算、成本的及时处理和相应的合同补充,是施工总承包成本管控的重点内容。
        2降本增效
        2.1基于BIM技术的虚拟施工
        (1)基于3DBIM模型,可以划分出施工流水段,明确各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的工作面。


传统流水段的划分是基于二维CAD平面图纸,并用不同的颜色对应表示不同的流水段;当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多变时,则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多次划分流水段,但该种情况在现场容易存在纵向交叉的盲区或交叉问题,进而导致现场纠纷。然而通过建立三维施工模型划分的流水段,从模型上多角度、全面和立体地查看流水段划分是否合理,针对出现的横纵交叉碰撞问题、工作面盲区的问题及时更改。
        (2)基于5DBIM平台施工模拟,实时提取关键点资源配置。基于BIM平台将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REVIT建模软件及广联达算量软件集成在BIM平台,然后按照计划任务进行5D模拟,实时按天、周、月提取工程量、资源投入量、分包支出费用等,并自动按照工期安排进行物资分析、资金分析、劳动力分析等,项目根据施工进度的实际情况及时对现场资源配置进行有效调整,实现动态管理。同时可以将现场实际进度影响资料上传至5D平台,与计划工期实时对比定点记录及时掌握现场施工进度情况,出现工期滞后和工期提前平台都会及时预警,确保工程如期交付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工期的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2.2通过BIM引领施工技术标准化,达到质量创优的目标。技术是施工单位在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而技术管理非常有必要进行标准化技术管理。标准化技术管理就是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规定哪些技术行为必须做,哪些标准必须做,哪些条例不能违反。
        传统的施工方案文字冗长、专业术语繁多、专业性强,新进员工、业主及非专业对口等专业知识不足的人群在浏览一遍方案后,很难通过文字及图片的描述就能完全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重点,从而可能造成错误施工。通过BIM技术将需要模拟的施工工艺参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建立模型,从而达到可视化、动态化的目的,降低施工方案的专业性的要求,使得非专业人员快速地理解。针对项目重点、难点的施工方案提出多种方案,并针对每种方案建立模型,进行成本、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选取最优方案。对于项目常用的施工方案建立标准化模型,该模型对应的施工方案并不是说没有效益,而是在历经多个项目对标准化模型进行微调修改后,提供多种生产方案并进行经济核算,选择一种最佳的生产方式,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进而基于该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模型架可以成为企业的通用模型框架,逐渐累积形成强大的施工方案模型数据库,即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在何种情况,用何种方法进行施工,而不需要每个项目都进行经济核算和分析对比。
        2.3BIM技术是最先应用到机电工程的深化设计中的,通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企业级的专业机电深化设计团队,总结了许多常用的机电参数化族库,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更改参数直接使用,提高深化设计效率。
        2.4通过BIM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争创精品工程。项目基于BIM平台,采用“图钉法”进行施工质量的管控。即一个构件、一个检查、一张图片、一条跟踪线。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将现场实际与模型进行关联,实时记录现场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并直接将问题关联到模型的对应位置上,在项目每周例会上针对平台显示的问题实施整改,追踪记录,直至问题被整改完毕。通过“图钉法”极大地提高了现场质量问题的整改效率,提升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争创精品工程。
        3结论
        由于施工单位所承接的项目的各异性和多样性,不能将BIM技术的应用以偏概全,应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该项目的BIM计划。可将项目按照使用性质进行划分;住宅建筑可建立局部样板模型应用于施工,如地下室、非标准层、标准层、机房层、各户型施工模型等;公共建筑可按照项目施工的难点建立模型,如医院、大厅、会议室、报告厅等;工业建筑则需要建立整体模型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深化设计。有针对性地将BIM技术应用在施工现场,定期进行资源整合,助推项目降本增效。
        基于BIM平台的虚拟施工进度模拟与公司服务器终端上建立实时动态跟踪管理平台,将两个系统上显示的实时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分析,发现隐患消除隐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综合调控施工各阶段的各项管理内容,方可达到有效控制和降低施工总成本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永明,于科,葛振刚,李蕾.基于BIM技术在降本增效中的引领作用.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