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刘颖 张倩倩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文化在整个大学校园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颖 张倩倩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章丘  250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文化在整个大学校园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建设,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基于此,本文对校园网络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高校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校园网络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校园网络文化,是对全新的知识内容、综合素养、学生的培养教学等全面地传播,在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发展中,是全新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的帮助。需要高校能够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视,以此为重要基础,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文化呈现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变化,不是新生的文化内容。例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远程教学、微课堂等,表现形式呈现新颖、独特的特点。从外延的角度分析,网络推动了校园文化新型形式的产生。
        一是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运用网络信息功能搜索所需要的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政热点,关注社会动态,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虚拟性。校园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网络空间,大学生在网络上没有性别、年龄、身份的差异,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网络内容和交流的对象,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够使大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三是时效性。校园网络成为高校发布信息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校园网络使信息传递、更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的特点。
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动态化的网络环境能够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平台,诸如各种正能量的文字、视频等都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网络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契机,为思政教育传播的大众化、平等化提供了方便。
2.2 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能够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但是其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也让不良的思想逐渐蔓延开来,一些三观不正的内容在网络上助长了不良的风气,削弱了文化的作用和导向,弱化了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这使得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唯我独尊等思想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 高校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
3.1 校网络文化视阈思维意识培养先行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先达到个人观念的现代化。在校网络文化视阈技术普遍运用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首先培育教师团队的校网络文化视阈观念,进行专门的培训是必要环节。一方面,当前的教师队伍要加强自主学习,充分掌握校网络文化视阈知识,自主投入定量分析的研究中去,以此为前提加深对校网络文化视阈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思政教师队伍的组成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以招聘部分具有工科学历的硕士、博士加入团队,从而促使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符合校网络文化视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思政教育工作关强调细节工作,关注情感的渗透,需要借助思政教育者的细致化工作达到这一目标,不管“校网络文化视阈”的影响力有多大,也无法取代真实感情以及现实榜样的引导作用。若单纯凭借校网络文化视阈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将丧失其独特性以及应收获的教学效果。


3.2 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与服务功能的强化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人的作用,而不只是依靠工具,校网络文化视阈技术的运用主要目的是强化大众对于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转变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法,要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大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理性判断的能力。针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从这种方法着手,借助对收集到的课堂、课件等数据信息,校园图书馆思政方面书籍的订阅、电子书籍的阅览状况,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话题的查阅、关注、讨论等信息的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热议的话题,详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电子图书中哪些内容的教学效果更好,哪些内容对于学生不具吸引力,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哪些内容存在困惑。应该将校网络文化视阈量化分析与教师经验融合,做出预判,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参考文献或者课堂教学实践,这有利于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3.3 加强网络执法监督,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在网络文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当要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合起来,加强网络执法监督,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第一,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尚不成熟,为了避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高校以及我国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校园网络的执法监督,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筛查、屏蔽等,追溯虚假信息的传播源头,对不法分子进行严厉的制裁,进而为高校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第二,在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构建完成后,教师应当结合网络文化环境来创造一个尊重个体差异、包容多元文化的思政教育空间,允许学生思想方面的交锋,并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分享出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 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校园网络文化视阈下,高校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体系,明确高校发展方向,使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与教学职责明确地划分,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投资力度,能够有充足的费用对软件、硬件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对网络文化更好地学习,为学生通过良好的学习条件。此外,高校重视对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与专题培训,让教师能够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全面地学习,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伦理原则与道德责任优先
        一旦校网络文化视阈对于社会的全景敞视展示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借助校网络文化视阈技术展现宏观角度大众的思想状况、行为特征,以及他们与社会、与个体间的关联。对于高校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贯彻客观公平性和大众利益优先、隐私保护等伦理观,防止对个人隐私过多窥探,贯彻伦理自治的观念,不因为个人私利而滥用科技手段;充分考虑所有科技手段的真正价值以及会造成社会影响;谨慎展开影响效果不缺的科学活动,信息使用不当由多种因素造成,禁止采集信息不是处理方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强化信息使用过程中的伦理以及道德责任心,建立科学、合理的信心运用观念,全面了解校网络文化视阈的正反效果,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校网络文化视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网络文化视阈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师要全面、有效的理解校网络文化视阈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的新机会,强化自身的数据思维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努力克服各个层面的困难,有效提升国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促进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井田.校园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2):67-68.
[2]程凯.校园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2):93-94.
[3]党瑛瑛.校园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