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李雄
[导读] 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
        李雄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清水中学  337100
        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有效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人才输送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所以本文也结合初中校园内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重点了解到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培养策略,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数学教育工作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以此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前言:以往初中校园内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所关注的仅仅是学生对于教材知识掌握的情况,忽略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也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所以本文结合最新的教育背景,重点了解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具体的培养策略,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育方法,优化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最佳的环境下了解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关联新旧知识,构建逻辑性体系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存在着比较大的难度,众多抽象的数学公式和定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记忆,所以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记忆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都有着内在的关联性,这也是其中的逻辑性知识特点。所以在教师讲解最新数学知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切入点,带领学生探寻新旧知识之间所具有的联系,也需要告知学生先知识是旧知识的补充以及完善,结合新旧知识所具有的联系,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对最新知识内容学习的难度,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逻辑性思维框架。
        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条件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本章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条件,在正式提出这一教学内容的前期,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等各种基础性的内容,然后在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下,快速地引入新知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了解知识内容,掌握知识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随后教师在提出问题:政府想要修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草坪,怎样用最少的条件,保证这两个草坪是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呢?这个问题引入之后,就可以把新知识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结合之前所回顾的旧知识内容,找到逻辑性的关联点,以此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有着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也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二、借助生活实际,转变数学形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想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整个教学阶段,发挥其有效的辅助性作用。

因而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提干相对比较难以理解的生活类的数学题目,这时候也需要教师发挥出自身引路人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把一些晦涩难懂的题目,转换成已经见过的,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数学题目,把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习题转化成与数学知识联系的内容,这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
        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让学生在题干中找到变量,学会分析变量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把变量用数学知识进行表达,然后设计出一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掌握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具体转换方法,教师再提出一个例题:厂商想要把一批货运到外地,汽车运输速度每小时60千米,综合所需要的费用是270元,每个小时装卸费用200元。火车的速度每小时100千米,综合的费用240元,每小时装卸费用410元每小时,让学生比较哪种运输方式相对比较简单。这样的题目就可以利用一次函数进行解决,让学生在联想一次函数定义,以及关联其中所包含的变量等式之后,找到交点坐标,最后再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以交点为界,判断不同条件下应该选择哪一种运输的方法。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思维能力,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得到最佳的效果。
三、设计判断题型,完善逻辑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判断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也是检验学生逻辑性思维方式形成效果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更加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转换学生当前对于问题思考的能力和方法,教师就可以设计出一些与知识相联系的判断类题目。在判断练习的过程之中会有一些体悟模棱两可,需要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往往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
        例如:在讲解互逆命题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列举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对其政务进行判断,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如果末尾数是5的,能被5整除,与被5整除的数末尾数是5,是一样的命题正误?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前者是正确的,但判断后者对错的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前者的干扰,所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题目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索,以此进一步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能力的形成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初中校园内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能够看出,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深厚,所以课堂上所采取的都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只能够把知识强行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进行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结合以上的内容,提出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发挥出数学这一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蒲天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6):121+123.
[2]南斌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效果研究[J].才智,2020(13):189.
[3]伦震.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营销界,2020(12):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