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明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中心小学 邮编:737206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其次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希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置更多“深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引言
“深度学习”教学就是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点,而且还应可以详细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进而促使学生自身能够真正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中,教师应要将培养学生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作为关键,使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点,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
站在思维水平角度来看,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是学生高阶段思维发展认识的过程。而深度学习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思维的发展,而是拥有更加深层次的内涵[1]。
1.1“深度”表示深浅程度
一般是指对内或向下的距离,主要体现在小学数学内容编排中,即同一领域内对一个主题的由浅入深、由简到难。比如,在学习分数时,是以“分数初步认识”到“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再到“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小学数学内容进行编排。其中的“分数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编写,使学生认识分数,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板块中,只是单纯的出现只有单位“1”组成的内容,而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则出现单位“1”相关的若干个物质组成的内容,得出分数的定义以及编排了分数的加减法。在两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之后,编排了分数的运算,涵盖乘法、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在实际运算中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为知识间的内在掌握主要教学内容的主体和深度提供帮助[2]。
1.2“深度”表示认识事物的程度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回答数学是什么,数学存在的本质,具体而言:(1)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运用。(2)对小学数学主要概念的掌握。(3)数学方法的学习。(4)数学文化的了解。一般情况下,“认识”和“了解”是浅层次的学习,并未触及到数学本质,而从“应用”开始,才是相对深度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析、创造等方式,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学习也会随着知识层的深入而触及到本质[3]。《标准》中运用到的“理解、应用”等词汇都可以表达学习活动结果,而使用“了解、探索”等词汇也可以表示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对层次级的认识、了解。因此,可以通过浅层学习,来了解深度学习,进而使深度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2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2.1“深度学习”重视教学本质
虽然新课改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仍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具体而言:(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缺少融合,缺少深度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刺激。(2)教学预设过度,只是单纯的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案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缺少开放性,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4]。(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外部形式,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不全面,无法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本质,进而无法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4)小组学习过于表面化,并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未得到发散。(5)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个性化学习不够重视[5]。(6)教师未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等,导致学生缺少“分析与类比、抽象与概括”的过程,进而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外,教师在强调数学生活化、学习互动活动化时,未与数学教与学的本质相联系。由此可见,深度学习不仅可以改变教师注重形式,轻视本质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发展。
2.2“深度学习”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数学素养逐渐成为每个现代公民所要具备的基础素养。而数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目,一方面承担着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任,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这与深度学习目标十分贴切。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而言:(1)掌握和了解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精准性。(2)具有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够从学习数学知识中,欣赏数学之美,爱上数学。简单而言,究竟是通过何种教学促使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6]。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能够使教与学发生创新,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在足够的时间中分析、推理和研究数学问题,进而可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数学解决方式,促使自身数学思维得到更好锻炼,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若采用“浅层学习”则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则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完成。
3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随着2001年我国新课改征程的开启,在接近20年时间中,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在2014年教育部提出的各个阶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后,我国的课程和教学创新正式步入新的阶段,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课程和教学逐渐得到升华。“深度学习”教学是教师通过深度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学习,重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内涵,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3.1深度挖掘教材,了解数学知识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均以教材为主,教材是数学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根据课程要求安排发现,内容往往是“由简到难”的方式进行编排,呈现逐渐递增形式。此外,教材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教材中的知识一般相对简单,容易理解,所以对于一些潜在知识、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学中的数学方法则需要教师通过深度的挖掘,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3.1.1分析教材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前后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并非单独存在的模块,很多知识会在不同年级以难易不同的形式存在,根据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提升而逐渐增难,呈现螺旋上升趋势。教材内容除却内容前后有一定的纵向联系,也普遍存在一定的横向联系,相同知识之间可以通过类比分析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进而促使学生知识层面的拓宽。比如,在学习《数学广角——优化》时,该章节内容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加,深度也在加深[7]。但在一、二年级通过学习数学排列的方式也接触了“优化”问题,而在学生三、四年级有了分析能力之后,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学习筹划和对策最优化,从多种方式中寻找最为简洁的方法,由表及里的渗透优化思想。
除此之外,在四年级学习完“沏茶”最短时间问题之后,又深入学习“烙饼”最短时间问题。通过相同问题的学习,加深学对该种问题的理解,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学会类比思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和比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
3.1.2确定教学目标,运用教材且胜过教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基石。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以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核心素养原则,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方法,锻炼思维。
明确教材目标过程中教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相对严谨的学习材料,也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并不是每本教材都是完美的,也是存在一定瑕疵的。若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对教材内容分析度不足,仅仅只是发挥教材的表面作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创新,改善教材的不足,使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教学课时和案例进行灵活调整[8]。教材为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但却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否则将会使视野和知识局限于教材中。教师需要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胜过教材,找出教材潜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进而可以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提升。
3.1.3寻找教材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了解知识本质
教育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数学教学也亦是如此,与生活着密切的联系,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运用在生活中。若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将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散,尤其是学生的抽象思维。所以,教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要将教学赋予生活化,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是数学深度教学的重点之重。
3.1.4合理运用教材习题,优化作业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教材例题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对例题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得出相关数学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之后将课后系统作为协商课后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未最大化发挥习题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合理运用,从而起到拓宽学生知识层面的作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1)深度分析教材例题与习题之间的相似与不同。通常情况下,课后习题与例题一一对应,习题难度较大,是对知识点的拓宽[9]。需要教师深入分析习题中的知识点,将习题与例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解决例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并运用和解决相同的问题;通过独自完成习题加深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进而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2)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加深学生知识印象和改善教师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习题之后,与学生课外练习资料相结合,选择针对性的作业,做好全面化、系统化,减少重复练习和作业量,促使学生作业质量的提升。
3.2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学情
“深度学习”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而且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详细了解,进而可以充分把握学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知识的来源更加多样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进而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3.2.1运用导学和前测,了解学生基础和思维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是在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活动。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是教学活动设计、开展的主要依据,具体而言:(1)教师可以以前测的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目标设计问卷,让学生进行填写。在深入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后,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10]。(2)教师采用导学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可以开展数学自主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结果,进一步掌握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等情况。
3.2.2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和解决方式也存在诸多不同[11]。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需要符合个体发展。这就需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的方式,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堂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切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3保障教学活动深度,渗透数学思想
3.3.1注重启发,培养问题意识
启发是学生深度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启发的主要方式,而教师的课堂提问则是促进学生思维得以提升的基础,具体而言:(1)教师应要经常进行总结反思,进而设计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同时,教师应要合理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指导的方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复杂情境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深度思考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思,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3.3.2教学设计知情结合,渗透数学思想
随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以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作为标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数学内容的知识性为前提,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但应要意识到,与应试教育相区别,不能够过分强调习题练习。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单一的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而且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和体验,将学习数学知识作为一件有趣的事情,进而锻炼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12]。
数学思想是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是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知识,但需意识到掌握数学知识不能够与掌握数学思想等同。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学习更加具有深度,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对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素玲.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05-106.
[2]何微.深度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2020(35):26.
[3]汤雅彦.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8):105-106.
[4]姚国绪.浅谈深度化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5):96-97.
[5]李振刚.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例谈[J].考试周刊,2020(71):69-70.
[6]王有斌.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例谈[J].名师在线,2020(22):15-16.
[7]佟和平.浅谈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47.
[8]张华玉.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J].文理导航(下旬),2020(08):19-20.
[9]丁素娟.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0(20):187.
[10]张海平,李海峰.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20(28):28-29.
[11]龚秋云.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模型[J].课程教育研究,2020(28):85-86.
[12]林代妹.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