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彩陶制作的畅想曲——基于幼儿美术之彩陶制作的探索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洪梅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关

        洪梅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摘 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关注艺术学科内容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契合;选择那些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幼儿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的作品。[ 国家教育比颁布《3-6岁幼儿发展指南》[Z]中国教育部2012年10月
]幼儿彩陶是幼儿以彩陶为材料,用手及简单的工具塑造立体玩具的一种活动。彩陶以其柔软又可任意变形的性能,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幼儿园中的彩陶又是艺术活动中最具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容易操作、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彩陶制作的形式多种多样,美轮美奂,本论文旨在对彩陶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幼儿美术 彩陶 制作的探索

彩陶同我们的泥塑相似,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可塑性强、想象空间大、艺术成分高,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在泥塑活动中了解、接触民间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教育,在泥塑过程中幼儿手脑并用,不仅能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培养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以及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能在体验泥塑活动的快乐中,学习运用立体造型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典型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不断提高空间知觉和立体造型的能力。爱因斯坦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所以,如何让幼儿利用我们美工区常见的材料彩陶和其他多种材料进行结合创作,我对此展开了研究。
        一、彩陶能带给孩子们乐趣,增强孩子们的多种能力
        (一)在彩陶制作的过程中,带给孩子无尽的乐趣
幼儿彩陶能带给孩子快乐,而玩彩陶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和不好玩,而彩陶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它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创造性的动力,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动手实践过程中,在不断将设计概念变为具体实物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设计能力,培育他们基本创作力的直觉,成为日后创作力的来源。在幼儿园的美工区中,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表达。同时,在愉快的彩陶制作中,能够让幼儿有效的舒解精神压力,培养出乐观进取,敢于尝试的精神,成为快乐有自信的孩子。
        (二)在彩陶制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孩子们的多种能力
        1.左右手协调能力
幼儿能够在玩彩陶、制作彩陶作品的过程中锻炼左右手协调能力,大脑对手的控制能力以及手、眼、脑协调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国家教育比颁布《3-6岁幼儿发展指南》[Z]中国教育部2012年10月]中健康领域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部分给出的教育建议: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所以,我通过带领幼儿在彩陶制作过程中捏、揉、搓、团等动作,提高孩子手部的力量,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的小手从粗放性动作向精细性动作提高。
        2.语言表达能力
每一次的讨论、每一次的谈话,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大家采纳并付诸行动,当作品呈现出来后,孩子们自己组织语言,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的见解。一次一次的展示机会,在多说多练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锻炼了幼儿的胆识。
        3.色彩辨别能力
彩陶的色彩各种各样,孩子们能够认识不同的颜色,识别基础色彩;学会如何用三原色调出二次色;学会如何将颜色变深或变浅;感知基本色搭配的方法。
        4.数学认知能力
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通过制作过程,让孩子学会分解物体,懂得复杂事物都是由简单物体组合而来的,体会到物体间大小比例关系。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立体创作能力和空间思维力。
在彩陶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认识各种形状,比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立体三角形等,并且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同时,在彩陶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学习到分泥等步骤,教会孩子使用标尺的方法,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强化数的概念。
        二、彩陶制作实施的研究
        (一)彩陶研究的理论支撑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关注艺术学科内容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契合;选择那些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幼儿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的作品,尤其让幼儿关注周围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欣赏与感受,并特别强调尊重幼儿自发的、个性化的表现与创造,倡导幼儿用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美化生活,通过对艺术的参与形成对艺术活动的热爱的态度。[ 国家教育比颁布《3-6岁幼儿发展指南》[Z]中国教育部2012年10月]
        2.霍华德·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也是不同的;除极个别的奇特个体外,几乎所有的人都以多种组合运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而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儿童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儿童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即教育需要在尊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尊重儿童发展的全面性方面寻找一种平衡。
        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陶行知教育思想
陈鹤琴在其“活教育”的思想体系中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做”为的是确立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基本观点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该让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儿童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4.维果斯基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与他人协作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为了帮助儿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促进。维果斯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


        (二)利用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
        1.研究初期的准备阶段
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班上跟孩子们对于彩陶进行了一次谈话,“宝贝们,你们喜欢玩彩陶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喜欢玩彩陶!”在和孩子们简单的对话后,了解到了孩子们的需求,其实孩子们更期待老师能够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让他们可以去探索,去尝试,从而创造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作品。那我们到底可以投放哪些材料呢?孩子们都有哪些经验呢?于是我设计并发放了调查表进行调查,家长们在看到调查表后,都很配合,积极和孩子一起填写了调查表,班级回收率百分百。
        2.调查表内容及调查结果统计:
        (1)你有没有玩过彩陶?在哪里玩过?
孩子都是玩过的,在幼儿园、家里、儿童手工店等地方。
        (2)你喜欢做什么类型的彩陶作品?
喜欢做小动物的幼儿特别多,也有美味的食物、人物等等。
        (3)你有没有利用过彩陶和别的材料一起制作?有哪些材料?
孩子们基本都用彩陶和别的材料一起制作过,材料的种类很多,比如:冰棒棍子,牙签,竹签,泡沫,树枝,树叶等等。
从调查表的调查结果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信息:幼儿对于彩陶的认知,对于彩陶制作的经验,同时加上我在班级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的了解,这些都为后期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彩陶的实践研究
        1.彩陶跟游戏相结合
在幼儿园的一系列活动中,游戏材料的制作、添加,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彩陶的利用。比如,班级的图书区需要制作故事盒,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往,我们可能用折纸、贴画等方式进行制作故事盒。但是,有了彩陶的普及,我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幼儿一起用彩陶当主材,进行制作各种动物、人物以及背景。我在班级和幼儿先进行讨论,制作故事盒,我们可以怎样做?可以跟什么样的材料相结合?经过大家的头脑风暴,孩子们的一起努力,我们用彩陶制作出来的故事盒比传统故事盒更加逼真,颜色更加鲜艳,孩子们也更加喜欢。
在班级的创造性游戏区,当游戏中需要各种食物时,我又跟孩子们讨论,我们可以怎样做呢?于是,彩陶作品便成为了首选。食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可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现成的颜色,于是大家就想到了变色,将几种颜色的彩陶进行混合,便有了我们需要的颜色。比如在我们的烧烤店里,孩子们用它制作出各种烧烤美食,用筷子或者竹签串上,就成了羊肉串、牛肉串、馒头片等等。用彩陶制作出各种色彩鲜艳的糕点,放入纸盘中,就成了我们的金陵特色小吃,形象特别的逼真,孩子们对游戏的热情高涨,充分调动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彩陶与自然物相结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接触得最多的是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总有各种各样的物品带给我们惊喜。
在民俗节中,孩子们了解到我们的市花是梅花,于是用彩陶制作小小的梅花,装饰在由孩子们收集带来的树枝上,一支支梅花围在一起,便成为了我们美丽的梅花山。
在一次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美工区用彩陶制作小动物,有人提议,动物的眼睛可以用小豆子做哦!于是,在大家一次次的奇思妙想中,孩子们尝试用彩陶作为主材,用从家里收集带来的黑色小豆子、瓜子、羽毛制作了可爱的小鸟,形态逼真,惹人喜爱。
        3.彩陶与非自然物相结合
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当然,非自然物与彩陶的结合也是无与伦比的。比如,我们将玻璃瓶里装上蓝色的水,孩子们用彩陶在玻璃瓶外装饰出漂亮的海底世界,水草、鱼儿、贝壳,让人觉得美不胜收。班级的美丽花坊要开张了,孩子们自己收集的牛奶瓶,用彩陶装饰出各种彩色图案的花瓶,同样也很可爱。有一段时间,班级的幼儿对印第安人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带着幼儿通过多媒体观看了解了印第安人,之后便在KT板上,利用油泥制作出了印第安人,刷上黄色颜料,栩栩如生。孩子们的小手之灵巧,不错的辅材,无疑帮了大忙。
        4.彩陶的制作跟季节相结合
彩陶制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当然,这也离不开季节的衬托。比如在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树叶掉落的季节,有的黄,有的绿,特别的美。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喜欢捡树叶,带到班级,我们用彩陶制作了很多可爱的树叶娃娃,美轮美奂。
冬季,雪花爷爷来了,孩子们看到雪特别的兴奋,老师们自然就和孩子一起堆起了雪人,当回到班级,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于是大家会不由自主地到美工区用彩陶制作雪人,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无尽的乐趣。
在这些操作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主体材料和辅助性材料。在幼儿进行作品塑造的过程中,我从材料的提供、语言的启发、动作的支持、提供同伴的经验借鉴等多方面,为幼儿获得成功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帮助与指导。每次在作品制作成型后的评价环节,我充分请儿童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鼓励与肯定,有效地使幼儿在交流中学习提升了相关经验,促进了幼儿新经验的自我建构。同时将幼儿作品进行相应的展示,让幼儿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反思
在研究实施的过程,活动有趣、好玩又充满了挑战,我们首先充分调动了班级中的家长资源,发放调查表,了解幼儿情况,教师指导开展相关的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了一些困难及问题。通过彩陶制作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不过,这里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后期还需要不断完善。
彩陶跟辅料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我本次研究的内容,还可以继续挖掘研究。幼儿彩陶制作作为我们美工区的一部分,我们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但是,在平时的美工活动中,幼儿材料还是比较单一,不能够充分运动辅材。所以如何让教师在美工区提供合适的辅材,还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究的话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将彩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展现,但是并没有家长的参与,后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产生更多的灵感,从而与幼儿产生更多的亲子互动。
        四、结语
通过本次对彩陶活动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彩陶可以通过幼儿的手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运用不同的形式、手段,表现出世间的真善美。是他们在用心灵创作,并体现出他们的质朴与灵气。每当我看着孩子们的作品,能感到自己正轻轻地叩开了他们幼小的心扉,倾听到了他们心中的歌,正与他们一起“塑造”他们心中的童话!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比颁布《3-6岁幼儿发展指南》[Z]中国教育部2012年10月
[2] 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尹坚勒.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精选[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黄梅.德国美术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5] 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