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孙伟
[导读]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员工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胜利油田分公司物资管理配送中心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员工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近几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避免员工出现职业病等问题是各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对企业的岗位安全管理非常重视,将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引入国内,在各企业进行试点和开展岗位安全管理工作。油田企业作为特殊的生产部门,其安全生产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结合油田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进行有针对性探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关键词:基层岗位;安全风险;辨识;控制方法;分析
        1导言
        目前,国内各企业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多数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铀地质矿冶系统所属单位类型多样,生产工艺存在差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为半定量化评估方法,评估要素适用性不足,判定范围宽泛,不同评估人员对该方法的认知和专业理解程度的不同造成评估结果变化较大,不能准确体现本企业的特点与总体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2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1定性评估方法与特点
        定性评估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因素图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法等。其优点在于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估过程简单;点缺在于定性评估受评估人员的从业经验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同一作业岗位往往评估结果不同,缺乏可比性。
        2.2定量评估方法与特点
        定量评估方法是基于大量的试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其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树分析、模糊矩阵、液体泄漏模型、池火焰与辐射强度模型、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估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等。定量评估方法对评估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且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进行评估工作。限制了定量评估方法的应用,一线作业人员不便于用其对本岗位进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在企业具体工作实践中应用性不强。
        3风险辨识和控制的方法
        3.1对风险源进行分类
        所谓的危险源就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和状态。而危险因素就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所以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对风险源能够进行合理的区分,从而做好准备工作。从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分析,可以将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的意外释放的能力或危险物质。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发生,会采取相关的措施,对能量和危险物质进行限制,以免造成危险。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能量或者危险物质约束或者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和人员的失误等。一般来讲物的故障是固有的,而人的失误是意外的,两者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积累了事故发生的能量,而通过第二类危险源作为导火索,使得事故发生。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3.2辨识方法的选择
        一是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分为多种,常用的专家调查法方法有:首先专家经验法。所谓的专家经验法就是通过专家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借助经验,对风险进行判断和评价。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却容易受到专家经验等主观的影响,有可能出现失误。其次智爆法。就是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五人左右的小组,对各项目和工程进行安全风险的辨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特点。其优点是对领导的决策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缺点是能够征求到的意见不是很多,而且实用性较差。最后德尔菲方法。也是由几个专家组成小组,但是各位专家是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风险的选择,在汇总评价时,要尽可能的找到许多专家比较集中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结果比较可信,然而也存在诸如受到专家主观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二是安全检查分析表法。安全检查分析表就是在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时所需要的项目明细表。也就是说其将整个被检系统分成若干个分系统,然后根据工作的流程等对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布置。把要检查的项目和具体要求列在表上,以备在检查和设计时按预定项目去检查。检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检查项目及标准、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建议改正的控制措施、措施改正时间,三是系统分析研究法。基本步骤就是对要研究的系统各要素做一个全面的描述,然后用引导词作为提示,对系统的每一个因素进行提问,以识别出与设计意图不符的偏差。当识别出偏差以后,就要对偏差进行评价,以判断出这些偏差及其后果对生产的安全和顺延操作效率所产生的负面作用,然后会采取相应的补救行动。
        3.3控制方法的应用
        针对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与广大安全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探讨,设计出一套分阶段、分层次的、切实可行且效果较为明显的岗位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在进行岗位安全风险控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基层员工的参与兴趣和安全习惯的养成。在初级阶段,为了增强员工的岗位安全风险控制意识,要以表格的形式为主,因为此方法较为简单、易于操作、辨识度高,适应基层员工流动性大,主动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通过在初级阶段使用过表格以后,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对危险及其产生的因素和条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明白了这些因素和条件是提高岗位安全的基础和前提。相对而言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很熟悉,工作经验和知识较为丰富,通过思考,对自己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同时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归纳出具体的控制方法。此表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员工了解风险是绝对的,要正确认真的进行风险辨识,才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安全水平。与此同时,要在规定和制度上下功夫。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生产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石油行业的调查研究可知,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方法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合理的辨识和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人身安全和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研究表明,在开展基层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的初期,要以培训和提高意识为主,在后期注重实际风险辨识和控制方法的操作。不断探讨和分析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方法,对企业基层的安全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全,盛洪飞,刘珍.煤矿岗位风险管控培训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7,48(03):223-226.
        [2]王鹏年.铁路供电劳动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刍议[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1):143-144.
        [3]毛吉星.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融合的探讨[J].神华科技,2016,14(05):11-15.
        [4]闫亮,王毓敏.企业实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探讨[J].经营与管理,2016(07):63-65.
        [5]王洪德,孙海云.高铁运营过程岗位链条安全风险识别与优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16(03):11-15.
        [6]陈宝明,李生,王宾.实操平台对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探索[J].山东煤炭科技,2015(11):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