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星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襄阳三中东津校区
摘要:现如今,每一个学科都陆续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进行阐述,因为每个学科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核心素养也是大不相同的。针对历史这一学科来讲,核心素养包含的就是史料的实证、时空的观念、对于历史的理解、对于历史的解释,以及关于历史的价值观。这样就需要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表现当中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同时还需要探索其综合性以及实践性。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引言
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体现在面对历史材料有高度的理解概括能力,面对历史知识有更快的反应能力,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更好的配合能力,对历史学习可以做到不轻信、不盲从,科学严肃地面对历史学习,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对教师所讲述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学习原则,可以做到良好的应对。只有具备历史核心素养的学生才更有可能学好历史,从而为其综合素养的培育和个人能力的水平的提升,发挥相应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首先,老师对教材的内容没有创新。在当下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数只会依据教材来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单纯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述,使得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到的历史知识少之又少,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受局限。况且历史的教学内容都是离学生现在比较久远的,就使得学生难以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长此以往,课堂的教学会一步步瓦解学生对历史最初的兴趣。其次,老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的老师都会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使得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式教学是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学生对事物的主观思考能力受到限制,课堂的气氛过于沉闷,打压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加影响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最后,老师在课堂中展开的实践活动太少。现如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阻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直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很少举办关于历史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模式一般都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学校以及老师很少举办关于历史的活动,比如,带学生去参观和历史有关的博物馆、关于历史人物的博物馆等等。
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培养核心素养
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标教学目标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定位,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的依据,充分地挖掘教材中具有吸引力和研究价值的内容,以此为线索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另外,也可以在充分考虑历史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之后,搜集一些与历史主题有关的史料,或提取一些具有加强联系性的生活教学素材和区域性教学资源,将其有效地渗透到整体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也可以在考虑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之后,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直观的图片、文献、视频等内容,让学生从历史的层面和发展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尝试对相关事件进行有效解读,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能够极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二)加强对学生的历史阅读训练,培养其核心素养
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会积累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为自己的历史学习发挥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可以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历史阅读训练,在课堂上应当对于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及相关的拓展,从而更好地、科学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某位历史教师在讲述关于辛亥革命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并没有单纯地按照课本上的材料进行简单的重复和赘述,而是带领学生寻找和辛亥革命有关的影视作品、历史资料和文献典籍,带领大家共同查找历史上的蛛丝马迹,探索历史的真谛。
在不断地阅读和深化阅读的过程之中,反复地积累相关的知识,使得学生对于辛亥革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性意义和历史局限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使得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短期之内得到不断的培养和巩固.
(三)在教学时培育学生具备史料证实的意识
史料证实是让学生在得到史料之后进行分析,分辨其真实性。因为历史有不可逆转的特点,只有利用现在仅有的史料来进行分析和理解,完成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如果要正确客观地探索和分析历史事件,就需要增强史料搜集和整理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比如,在进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复辟”这一教学内容时,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中国是一头沉睡中的狮子,只要它醒过来,就会让世界都为之惊叹。”大多数的中国人会由于这一句话提升对拿破仑的好感,但是通过史料和实证的探索就会认识到,拿破仑其实后边还有半句话:“趁它目前还没醒过来,那就使其永远地沉睡吧!”把这句话整体联系起来就会发现理解得会有很大偏差,出现这一理解的根源就是对史料的辨别能力较差。所以,老师这时就要在历史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这一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育和提升,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的核心素养。
(四)立足课本教材进行课外延伸,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课本是问题之源,学生在历史考试中所遇到的历史知识往往也都超出课本的范围,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之中,历史教师要紧密地依托历史课本,以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且要不拘泥于课本,适当地进行课外的延伸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不仅仅进行历史课本讲解,还鼓励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陈述和讲解。让教师扮演学生,让学生扮演教师,使得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对自己的历史素养进行相关的培养,使得自己的历史学习心态得到相应的稳固。
(五)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虽然高中阶段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在实际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更别提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历史问题和实践问题。在此情况之下,教师可以在现有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将4~8个层次相同或者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历史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能力等的差异为依据,科学地为学生设计分层历史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教学主题收集和选择相关的历史资料,在教师和小组优秀成员的引导下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和学习,大胆提出一些异于常人的意见和问题。也可以从实际的认知和思维入手,做出相关的历史猜想和假设,站在空间、时间以及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老师需要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历史素养,使用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课堂的教学内容。使用各种可以帮助教学的手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水平,使得学生可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怀金.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14.
[2]石林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5):225-226.
[3]牛菊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21):95.
[4]张超.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突破高考历史难点[J].学周刊,2019(33):74.
[5]汪生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