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顾慧茹
[导读] 请假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配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而促进青光眼手术患者治疗预后。


顾慧茹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请假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配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而促进青光眼手术患者治疗预后。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7年8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n=86),采取随机法进行手术治疗护理分组。对照组43例青光眼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常规护理,试验组43例青光眼手术患者配合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2组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依从率、情绪与身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干预后情绪与身体功能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并有效落实手术治疗期间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青光眼患者治疗预后,提高患者安全性、满意度,促进患者情绪、身体功能改善。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  青光眼治疗  护理效果  情绪  身体功能
   
    基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眼科疾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青光眼作为常见病代表,患者有眼压持续升高表现,一定程度上损伤眼视神经,从而导致视野损伤,并影响日常视物、生活,降低生活质量。针对青光眼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期间辅助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手术视力状况与躯体症状[1]。另外,考虑患者患病期间心理、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就我院眼科青光眼手术患者为例,总结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7年8月-2018年9月,总计86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标准;(2)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3)患者有手术适应症且耐受;(4)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手术不耐受者;(2)拒绝手术治疗患者;(3)精神、沟通障碍患者。进行青光眼患者分组,采取随机法。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患者年龄最小45岁、最大80岁,平均(62.2±2.3)岁;青光眼疾病类型:开角型、闭角型患者分别为22例、21例。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最小46岁、最大81岁,平均(61.6±2.8)岁;青光眼疾病类型:开角型、闭角型患者分别为23例、20例。对照组与试验组眼科青光眼患者基线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青光眼手术患者视力变化观察、用药干预、日常生活指导、环境干预以及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青光眼手术患者常规护理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1)患者心理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话等方式了解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既往眼部病史、家庭状况等,并在分析患者个体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明确影响因素、制定心理干预措施。(2)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支持心理护理,青光眼患者老年居多,患者对手术担忧明显,加上手术疼痛恐惧等,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主诉、提问,积极答疑后给予患者鼓励,对患者情绪、诉求予以理解,讲解疾病治疗转归内容,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与护理依从性;家庭支持护理,告知家属患者心理状况、家庭支持之间的关联性,给予家属患者日常照顾指导与情绪安抚,以家庭温暖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叮嘱家属及时汇报患者异常情况;行为干预护理,结合青光眼患者的病情指导其掌握生活技能,结合患者表现给予其鼓励,组织病情相近、心态好的患者进行小组交流、经验分享,从而营造康复的积极环境;转移疗法,结合青光眼患者状况组织下棋、健身等娱乐项目,以改善负面心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青光眼手术患者并发症、依从率、心理状况与躯体功能评分,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指标评分标准[2]
    参考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青光眼躯体功能量表评价青光眼手术患者的情绪与躯体功能状况。
1.5数据分析
    青光眼手术患者试验指标结果以SPSS19.0处理。青光眼手术患者并发症、依从率等计数型指标以n、%表示以及X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评分以(±s)描述以及t值检验。P<0.05——说明青光眼手术患者观察指标差异显著。
2 结果
2.1计数指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86例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问卷调查结果等一系列计数观察指标结果见表1。各计数指标对比,P<0.05。


  3 讨论
    眼科青光眼疾病有致盲风险,患者有眼压上升、视功能损伤等表现,以手术治疗以减少患者失明风险。针对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患者长时间处在恢复中,需建立患者乐观心态、疾病治愈信心[3]。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工作重视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干预,通过了解患者个体情况,给予患者支持心理护理、家庭支持护理、行为干预护理舒缓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病情恢复[4]。王颖研究指出,心理护理用于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中,可以有效够缓解患者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5]。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100%、并发症发生率2.32%、护理依从率95.34%均优于对照组81.39%、13.95%、74.41%,且干预后指标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此次试验结果和蔡明丽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低于参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6]。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整体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安全性、满意度、依从率高,且身心状况佳。
参考文献:
[1]熊丽.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18):158+160.
[2]曾海莉,苗瑞青,郑康雄.青光眼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及浅前房并发症处理要点[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212-213+216.
[3]赵鑫.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5,36(05):1024.
[4]熊岚,张莉.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4):116-117.
[5]王颖.心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248-249.
[6]蔡明丽.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